PDF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张熙青

青海省化隆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810900

摘要: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明确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策。主要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流通、农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升农民环保意识、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对策,从而不断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
关键词: 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支持
DOI:10.12721/ccn.2023.15708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得到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当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为有效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索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一、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积极性至关重要,应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让农民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活动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监管力度,对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处理。例如我国在2021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经济发展[1]

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首先,要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环节,从而为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得到支持,从而提高农产品加工及销售水平。最后,要加强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只有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才能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应用推广,才能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从而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2]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由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较为复杂,且工作量大,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疏漏,不利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不仅需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还要不断提高检测设备的性能及稳定性,确保其能够持续正常运行。同时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在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中的作用,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把关,杜绝出现滥用化肥和农药现象。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及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对于一些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农产品应进行严格销毁处理,避免其流入市场造成危害。还要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度,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3]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1)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建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村环保产业的发展。

(2)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投入力度,并建立相关激励政策,为农产品深加工及销售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3)加大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我国目前已经将生态农业经济列入重点产业之一,并给予了相应的财政支持。例如:在2019年出台的《关于创新财政支农方式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的意见》中提出要完善财政支农机制,推动农业综合开发由政策扶持向资金支持转变。在2020年出台的《关于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贷款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补助等政策支持。

五、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问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差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农民环保意识,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例如,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以根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针对农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对《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进行完善。同时,还应该制定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考核标准,对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合理评价和考核。随着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也要随之不断完善,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宣传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知识,使农民群众对生态农业经济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结语

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开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也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来进行具体分析。在实践过程中,要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和完善,加大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力度。还需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工作进行深入开展,结合实际情况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杰.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对策[J].山西农经,2022(15):132-134.

[2]郭宁宁.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要点分析[J].山西农经,2022(13):77-79.

[3]赵梦阳.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策略[J].农机市场,2022(0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