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独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对火力发电的影响分析

高坤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030001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独立储能技术作为一种关键支撑技术,在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独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特别是其对火力发电的影响,分析了提升发电效率与灵活性、降低环境影响与经济成本等方面的效果,同时讨论了面临的技术挑战及应对策略,并提出了在火力发电中应用独立储能技术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独立储能技术;电力系统;火力发电;发电效率
DOI:10.12721/ccn.2024.1570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火力发电作为传统能源发电方式之一,长期以来在全球能源供应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火力发电面临诸多挑战,如能源波动性大、排放高、水资源消耗大等问题。独立储能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一、独立储能技术对火力发电的影响分析

1. 提升发电效率与灵活性

独立储能技术通过储存和释放电能,能够有效平衡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效率。对于火力发电而言,储能技术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储存过剩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从而实现发电负荷的削峰填谷,提高机组利用率和发电效率。不仅如此,得益于储能技术良好的快速响应能力,火力发电机组可以更加灵活地参与电网的调频和调峰服务,快速响应电网调度指令,进一步增强火电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火储联调项目为例,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的协同配合,能够对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的调频指令做出快速响应,显著提高了火电机组的调节速率和控制精度,最终大幅提升了火力发电参与电网调频的综合性能。

2. 降低环境影响与经济成本

火力发电长期以来面临的一大环境挑战就是其排放问题,而独立储能技术的引入,为缓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对电能的存储和释放,储能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火电机组频繁启停和变负荷运行的需求,这种运行方式的优化不仅有助于降低机组的能耗水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还能有效控制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达到降低火电环境影响的目的。此外,储能技术在提高火电机组运行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少燃料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方式,进一步降低火力发电的碳排放强度和环境足迹。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看,尽管储能技术在前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其通过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燃料消耗、降低设备检修和维护成本等多种方式,能够在火力发电领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得这项技术在环保和经济的双重考量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技术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独立储能技术在火力发电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其推广应用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首先,储能技术的成本问题仍需解决。目前,大部分储能技术的成本仍然较高,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的推广。对此,应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新材料、改进制造工艺等方式降低储能成本。其次,储能技术的能量密度和寿命问题也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因素[1]。提高储能材料的能量密度和耐久性,加强储能系统的监测和维护,是延长储能设备寿命的关键。此外,储能技术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问题也不容忽视。在设计储能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其生命周期的环境性能,采用可持续的生产工艺和回收利用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独立储能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策略

1. 系统设计与集成

将独立储能技术高效应用于火力发电系统,首先需要开展全面的系统设计和集成工作,这是发挥储能技术效用、实现火储一体化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系统设计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储能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包括储能技术类型的选择、储能容量的合理确定、设备布局的整体规划,以及与火电机组接口的协调设计等[2]。其中,储能技术的选型应当充分考虑火力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需求和应用场景,根据是否侧重调频、调峰或提供备用容量等功能,来选择最匹配的储能技术路线。而储能容量的配置则需要在兼顾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和储能经济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最优的容量规模。同时,还需要对储能设备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综合考虑电网接入、运行维护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布置储能设备的位置,确保其能够高效接入电网并便于后期的运维管理。此外,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的接口设计也至关重要,需要通过优化设计实现储能设备与火电机组在信息流、能量流等方面的无缝连接和协同控制,确保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优化运行。

2.优化调度策略

要充分发挥独立储能技术在火力发电系统中的效用,优化调度策略是一项关键举措,其目的是在储能系统与火电机组协同运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特性、电网的实时供需状况、火电机组的运行工况等多种因素,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电网运行数据,深入挖掘供需形势变化规律,可以为制定优化的储能充放电计划和火电机组出力计划提供可靠依据。在具体实施中,应当根据电网负荷预测和机组运行状态,动态调整储能系统的功率输出和火电机组的出力水平,同时兼顾设备的运行约束和效率要求,最终实现火力发电系统的最优调度运行[3]。此外,优化调度还需要充分考虑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的影响,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火储联合调度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优化,不断提升火力发电系统的智慧调度水平和综合运行绩效。

3.经济效益评估

独立储能技术在火力发电领域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全面细致的经济效益评估,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估基础上的技术方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经济性评估需要对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内的各项成本和收益进行系统核算,包括前期的设备投资成本、日常的运行维护成本、投运后带来的替代效应收益,以及在环保减排方面的外部效益等,通过对不同储能技术方案的多维度经济性比选,可以找出最契合火力发电实际的技术路线,并进一步优化配置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储能技术的经济价值[4]。同时,还应当立足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深入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综合效益,比如在调频、调峰、提供备用等场景下,储能系统在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降低火电运行成本、减少环境排放等方面的潜在收益,并据此合理配置储能容量,制定精细化的运营策略,挖掘储能技术在火电系统中的最大化价值。此外,经济性评估还需要与电力市场环境相结合,充分考虑电价政策、辅助服务补偿等因素的影响,准确把握储能项目的投资回报和抗风险能力,为推动储能技术在火电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决策参考。

结束语

独立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对火力发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提升发电效率与灵活性、降低环境影响与经济成本等方式,储能技术为火力发电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仍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和经济制约。未来,应继续加强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降低储能成本、提高能量密度和寿命、加强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应结合火力发电的具体需求和场景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实现储能技术与火力发电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淼,孔祥允. 独立电池储能电站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设备工程,2024,(08):94-96.

[2]徐宪龙,张艺凡,孙浩程,赵浩腾,赵国睿,杨浩,魏书洲. 飞轮储能技术及其耦合发电机组研究进展[J]. 南方能源建设,2022,9(03):119-126.

[3]闫晓金. 独立光伏发电混合储能系统功率转换控制研究[J]. 可再生能源,2020,38(10):1368-1374.

[4]李朋. 储能电池用于改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