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1]。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和规模经营,对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一整套的服务。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农业生产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结果[2]。对农口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会需要的已经不只是具备传统的专业知识,需要的是既精通农业专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因此,《农业信息技术及应用》课程不仅要符合农业学科的特点,而且体现出其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因此,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急需既具有基础专业知识,又懂现代农业生产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大学教育是国家专业人才培养之根本,大学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3]。在教学中,既要在农学、信息学等领域有较深的理论造诣,又要坚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既要注意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又要根据农业信息化的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水平[4]。本校开设《农业信息技术及应用》,旨在使学生对农业信息技术的运用有较深的认识,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在今后的生产科研、就业等方面的竞争能力与选择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只有不断地改进与更新课程内容,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三、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农业信息技术中,由于它的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而且牵扯到的内容比较多,因此,为了确保授课的效果,对教师的要求也会有所提升,需要授课教师对相关的技术、知识点、教学案例等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更新。强化学科群建设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使知识的更新与扩展发挥更大的功能。此外,应鼓励教师多参加各种培训、外出进修学习、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等,通过借鉴其他院校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新的教学成果,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
(二)注重改革教学方式
“线下教学”是指老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在我们国家已经被广泛使用。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师生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流。但是,它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局限性,也给学生上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不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慕课、学习通等教学平台相继出现,老师可以将讲授的内容前移到这个平台上,让学生们在课前进行预习,同时老师可以对学生们在线上学习、课后知识拓展和巩固复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从而提高传统课堂教学的效率。老师也可以提炼出每个教学单元中的关键知识点,并根据教学重难点,提出讨论的主题等,学生下进行分组讨论,课上进行组间的PK式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
(三)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
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课本中难以理解的内容,老师们要尽可能地采取深入浅出、难易结合的方式,多引用一些例子、比喻以及视频,这样可以让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老师们还可以结合相应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这些知识。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运用幻灯片、短视频讲解等多种媒介的呈现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运用图文并茂的图片和文字,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可以学习到相对枯燥的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所查阅到的视频、图片等信息进行共享,并对其进行解释,进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和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有关知识点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在大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而且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所以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时候,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利用田间实践来提高自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之下,能够进行实践操作比只开设理论课程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更有学习的热情,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农业信息技术作为专业体系教育的核心课程,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农业发展迅速变化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必须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保持同步,配合适当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对授课内容进行改进、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才能持续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出与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相适应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会波.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22(06):88-90.
[2]张静,张婷婷,王奎萍等.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栽培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06):179-182.
[3]孙继颖,高聚林,刘剑.农学概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与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3):23-27.
[4]张京京,吴芳,刘同海.“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0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