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归纳推理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也是基本方式,通过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分析既定事实与问题,对推理结论进行类比分析和归纳,是发现、证明数学结论的过程,是数学知识和思维的生成过程。推理能力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亲历归纳推理学习过程,是形成该素养的基础。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应重视归纳推理的有效应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归纳推理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比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初中阶段更加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时期的大部分数学知识都可以利用生活当中存在的现象,向学生解释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然而到了初中,抽象化的数学课程增多,尤其是在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过度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通过降低学习难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有些过于零碎,再加上有些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导致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种种原因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兴趣低下,,大多数初中生的心理都还不够成熟,往往发生这样的事情之时学生的内心都会有种挫败感,从而没有继续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让初中数学教学贴合新课标要求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是遵循新课标要求设计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种体现,能够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贴合新课标的要求,与时俱进、不落俗套。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归纳推理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前置学习,奠定归纳推理基础,促进数学教学
为促进数学教学,加强归纳推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应改变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机会不足的现状。分析初中生缺少数学归纳推理机会的原因可知,缺乏前置学习是主要因素,这说明要想加强初中数学教学归纳推理应用,教师可以将优化前置学习作为落脚点,将学生的归纳推理置于课堂教学之前,充分发挥导学案、微课在学生前置归纳推理中的积极影响,让信息技术为初中生数学前置归纳推理提供支持。
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前置学习习惯,通过发放导学案、微课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对新课展开自主预习,使其归纳微课内的知识,推理并回答导学案中提出的“预习检测”等问题,提醒他们记录归纳微课视频信息、推理导学案问题形成的疑问。由此,前置归纳推理为课堂归纳推理奠定了基础,让课堂归纳推理有根有据、条理清晰,促进课堂数学教学。
(二)翻转课堂,展开归纳推理活动,促进数学教学
翻转课堂对避免流于形式的初中数学归纳推理效果突出,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索和推理需求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学习与归纳推理能动性,有助于其高效推理数学规律、归纳基础概念。为加强归纳推理应用并以此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当积极建构翻转课堂,使学生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人,在“学生主体”前提下展开归纳推理活动,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构翻转课堂,教师应将课堂建设与前置学习关联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先由学生通过前置归纳推理总结的知识,向教师提出在前置归纳推理中形成的疑问,再建立师生合作关系,由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推理其提出的疑问,归纳其说明的结论,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通过生本展示、生本提问、生本归纳与推理,课堂在最大限度上翻转,归纳推理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促进初中数学教学。
(三)验证理论,培养归纳推理意识,促进数学教学
理论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数学以理论为主,相较于直接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使其自主推理、验证理论的准确性与实践性,通过亲历理论推理过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是让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的重要举措,初中数学教师加强归纳推理在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尝试引导学生自主推理、验证、归纳理论,培养其最基本的归纳推理意识。
具体来说,解读初中数学教材、分析理论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摒弃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可以一边通过板书出示理论知识点,一边利用课件出示推理、验证理论需要的数学材料,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板书信息,使其利用课件中的材料推理、验证板书理论的准确性。当学生借助课件材料成功逆推板书理论后,可以使其归纳、分享验证理论的过程,总结理论中隐含的数学归纳与推理思维,随着不断在基础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意识,使其随着意识的提高将归纳推理学习方法广泛应用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从而促进教学。
(四)合作探究,锻炼归纳推理能力,促进数学教学
合作探究不足是限制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的主要原因之一,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以学生自主为主,归纳推理以学生为主体,但在以往学生自主的归纳推理中,由于归纳推理经验不足,部分学生较难根据已知信息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学习结论,既无法促进数学教学,也降低了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成效。为此,要想通过应用归纳推理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可以构建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小组,每组学生以3-5人为宜,且数学综合素养相当,从而保证小组归纳推理秩序。针对小组铺设归纳推理学习任务,监督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归纳、探究推理,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归纳推理经验与结论。而后将多个学习小组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大学习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引导他们合作推理各小组结论的正确性,验证、归纳最正确的学习结论,课堂教学效率因各小组、小组间的有序合作探究而提高,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得到锻炼,从而快速掌握正确的数学结论,实现了归纳推理促进初中数学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归纳推理是学生需要通过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形成的意识与能力,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使教学效率提高,保证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巧用归纳推理手段设计多样化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素养,让归纳推理思维广泛作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归纳推理中认知数学、建构知识体系,有效强化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掀开培养数学人才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武旭红.归纳推理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智力,2022(34):52-55.
[2]王连丽.初中数学教学中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2(17):67-69.
[3]季青.提升初中生数学归纳推理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以阅读材料题的分析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2):96-98.
[4]李俊.归纳推理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22(12):107-109.
[5]陆文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归纳推理意识的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8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