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土建施工中墙体砌块技术应用分析

何坤

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墙体砌块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墙体砌块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优越的施工性能和质量保障。本文通过对墙体砌块技术的特点、以及在土建施工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土建施工的技术提升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建施工;墙体砌块技术;应用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08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墙体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其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砖石结构由于其施工复杂、工期较长、成本较高等因素,逐渐被新型的墙体砌块材料所取代。墙体砌块技术因其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施工简便等优点,已经成为土建工程中墙体施工的主流选择。然而,随着建筑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标准的不断提升,如何在土建施工中更好地应用墙体砌块技术,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是当前土建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墙体砌块技术的特点

墙体砌块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轻质高强是其主要优势。墙体砌块通常采用轻质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自重,这使得建筑结构负荷减少,从而在基础设计和施工上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其次,保温隔热性能优越。由于墙体砌块的材料特性,能够有效地减少热量传导,提升建筑的整体保温效果,特别适用于节能建筑的建设。此外,施工简便快捷。墙体砌块通常具有较大的尺寸,且形状规则,能够显著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并减少劳动强度。再者,环保性突出。墙体砌块大多采用可再生材料或工业废料制成,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现代建筑环保的要求。最后,耐久性和防火性能优异。墙体砌块材质稳定,不易老化,且大多数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2土建施工中墙体砌块技术应用

2.1材料选择

在土建施工中,墙体砌块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它不仅决定了建筑物的结构性能,还影响着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墙体砌块通常分为实心和空心两种形式,各自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实心砌块通常用于需要较高承载能力的墙体部分,而空心砌块则因其重量较轻和良好的隔热性能,常用于非承重墙体或高层建筑中。常见的墙体砌块材料包括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砖砌块等。其中,混凝土砌块以其强度高、耐久性好而被广泛应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则因其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尤其在寒冷地区备受青睐。砖砌块作为传统建筑材料,虽然在现代建筑中使用有所减少,但在某些特定环境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选择合适的砌块材料时,除了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承载要求,还需重点关注保温隔音效果以及施工环境的适应性。例如,在噪音较大的城市区域,选择隔音性能较好的砌块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居住舒适度;在气候潮湿的地区,则需要选择吸水率低、耐久性好的材料,确保墙体的长久稳定性。

2.2施工准备

砌筑墙体之前的施工准备是确保墙体质量和施工效率的基础工作。首先,地基的处理是首要任务,地基的平整度和坚固性直接关系到墙体的垂直度和整体稳定性。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对地基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地基的稳固无沉降隐患。如果地基不平整或存在其他问题,墙体在后期使用中可能会出现倾斜、开裂等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接下来,放线工作同样至关重要。放线的准确性决定了墙体的尺寸和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因此施工队伍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使用精密的测量仪器进行放线,确保墙体的位置、宽度和高度完全符合设计图纸。此外,预制构件的加工和准备工作也是砌筑前的重要一环。预制构件包括门窗洞口的过梁、墙体的加强构件等,这些构件的制作质量直接影响墙体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美观性。因此,预制构件的加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做好保护,防止损坏。

2.3 砌筑工艺

墙体砌块的砌筑工艺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外观、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砌筑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砌块的水平和垂直度,这不仅影响墙体的美观,还关系到结构的稳定性。为保证砌体的平整度,施工人员需随时使用水平仪和垂直检测工具进行检查和调整。每层砌块之间的灰缝厚度通常应控制在8-12毫米之间,这是确保墙体整体受力均匀的关键。灰缝过厚或过薄都会导致砌块之间结合不牢,影响墙体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此外,砌块间的灰缝必须饱满,这是确保墙体强度的重要因素。如果灰缝不饱满,墙体在受力时容易发生位移,导致裂缝或更严重的结构损坏。施工中还需注意砌筑砂浆的配比和质量。砂浆的强度和粘结性能直接影响墙体的整体强度,因此在配制砂浆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确保砂浆的和易性、粘结力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在砌筑过程中,砂浆的搅拌时间、使用时间也需严格控制,以防止砂浆强度下降或失去粘结性能。

2.4墙体加固

在一些特殊结构或高层建筑中,墙体的加固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加固措施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墙体的承载能力,还能增强其抗震性能,有效防止地震等外力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常见的加固方式包括使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等构件。构造柱通常设置在墙体的交接处或开口两侧,通过与圈梁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结构,从而提高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圈梁的设置则能够有效约束墙体的变形,防止墙体在地震作用下出现裂缝或倒塌。对于需要承载较大荷载的墙体,还可以在砌筑过程中加入竖向或横向钢筋,通过钢筋与砌块之间的摩擦力和锚固力,进一步增强墙体的抗压和抗剪能力。

2.5质量控制

首先,在材料进场时,必须对砌块的材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所有砌块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不合格的砌块,如有裂纹、破损或尺寸不合格的产品,必须及时剔除,避免影响整体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还需做好防潮、防雨措施。由于砌块材料多为多孔结构,如果受潮将影响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甚至导致后期墙体出现开裂或风化。因此,施工现场必须保持干燥,砌块在使用前应妥善存放,避免受潮或浸水。此外,施工中应进行定期检查和抽样检测,确保各个环节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对于墙体的平整度、垂直度、灰缝的饱满度等重要指标,应进行严格的现场检测,确保墙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对于隐蔽工程部分,如墙体内的钢筋布置、圈梁构造等,必须做好详细记录,确保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

2.6施工注意事项

首先,砌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砌块的二次搬运,因为多次搬运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还容易导致砌块损坏,影响施工效率和墙体质量。当遇到管道穿墙等情况时,需提前预留孔洞,并在孔洞周围进行加固处理。预留孔洞的尺寸和位置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避免影响墙体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对于大面积的管道穿墙,还需在孔洞周围加设钢筋网或其他加固措施,确保墙体在局部削弱的情况下仍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砌体工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墙体的湿润状态。适当的养护能够确保砌筑砂浆的强度增长,从而提高墙体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特别是在气候干燥或风大的环境中,更应加强养护工作,防止砂浆水分过快蒸发,影响砂浆的最终强度。

结束语

墙体砌块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建筑对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施工经验的积累,墙体砌块技术在未来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然而,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仍需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墙体砌块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洋.土建施工中墙体砌块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05):33-34.

[2]薛孝家.土建施工中墙体砌块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04):9-10.

[3]孙兵.土建施工中墙体砌块技术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