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其药效影响

朱明玉

黑龙江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

摘要: 中药炮制通过特定工艺改变药材性味与成分,提升药效并降低毒性。炮制过程中,药材化学成分经历水解、异构化、氧化等复杂反应,影响药物性味、归经及药效。研究表明,炮制能增强或改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并改善储存和使用性能。同时,炮制还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深入探索中药炮制化学变化及其药效影响,对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加强炮制标准化与规范化,确保中药质量与安全性。
关键词: 中药炮制;化学成分变化;药效影响
DOI:10.12721/ccn.2024.15712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根据药材的自身特性和临床需求,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处理方法,改变药材的性味、功效和毒副作用,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炮制过程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因此,深入研究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药效影响,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药效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结合药材的自身特性和临床需求,通过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药物的性味: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寒、热、温、凉等性质和酸、苦、甘、辛、咸等味道,以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例如,炒制可以减少药物的寒凉性,使其更适用于寒性病症。

2. 增强或改变药效:炮制可以增强药材的某些药效,或使其产生新的药效。例如,炮制后的黄连具有更强的清热燥湿作用,而酒炙则能增强其活血化瘀的效果。

3.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部分药材含有毒性成分,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或消除其毒副作用,使其更安全地应用于临床。例如,半夏经过姜制后,其毒性和刺激性显著降低。

4. 便于药物的保存和使用: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物理性状,如切制成片、段、块等,便于储存和煎煮。同时,炮制还能提高药材的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

二、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

中药炮制过程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复杂的变化,主要包括水解、异构化、氧化、置换、分解和缩合等反应类型。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1. 水解反应

水解反应是中药炮制过程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许多含苷类、酯类等成分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反应,导致其成分发生变化。例如,川乌、草乌、附子等药材含有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在炮制过程中这些生物碱会先水解脱去乙酰基生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而再水解脱去苯甲酰基生成毒性更小的氨基醇型生物碱。这种水解反应显著降低了药材的毒性,提高了其安全性。

2. 异构化反应

异构化反应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某些成分的结构发生重排或转化,形成新的异构体。例如,鲜人参在加热干燥或蒸制加工成红参时,部分天然构型的人参皂苷会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新的异构体。这些异构体可能具有与原生物不同的药理活性,从而改变中药的药效。

3.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中药炮制过程中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许多含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反应,导致其成分发生变化。例如,黄连在炮制过程中会产生小檗红碱等新的生物碱类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然而,过度的氧化反应也可能导致药材的有效成分被破坏,降低其药效。

4.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某些成分中的基团被其他基团所取代的反应。例如,川乌、草乌、附子等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其乌头碱类生物碱的乙酰基在较缓和的加热条件下会被一些脂肪酸基所取代,导致毒性降低。这种置换反应不仅降低了药材的毒性,还可能改变其药效。

5.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某些成分发生断裂或分解的反应。例如,人参在炮制成红参的过程中,丙二酸单酰基人参皂苷会发生裂解脱酰反应,生成新的人参皂苷成分。这些新成分可能具有与原生物不同的药理活性,从而改变中药的药效。

6. 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某些成分之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的过程。例如,生地黄在炮制过程中,其所含的氨基酸会与果糖等糖类物质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蛋白黑素等新的化合物。这些新化合物不仅改变了中药的色泽和口感,还可能对其药效产生影响。

三、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药物的性味和归经

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性味和归经,使其更适用于不同的临床病症。例如,炒制可以减少药物的寒凉性,使其更适用于寒性病症;酒炙则能增强其活血化瘀的效果,更适用于瘀血阻滞的病症。通过调整药物的性味和归经,炮制能够精准地定位药物的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 增强或改变药效

炮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往往能够增强或改变药材的药效。一方面,炮制可能通过提高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或生物利用度,从而增强其药效。例如,经过炮制后的黄芪,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的溶出率显著提高,从而增强了其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另一方面,炮制还可能使药物产生新的药效或增强其特定方面的作用。例如,杜仲经盐炙后,其补肾壮阳的作用得到加强,更适用于肾阳虚衰的病症。

3. 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许多中药材含有毒性成分,这些成分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炮制通过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降低或消除其毒性,使药物更加安全。例如,附子中的乌头碱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但经过炮制后,乌头碱的含量显著降低,毒性大为减弱,从而使其能够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4. 改善药物的储存和使用性能

炮制还能改善中药的储存和使用性能。通过切制、干燥等处理,可以使药材便于储存和运输;通过炒制、炙制等处理,可以改善药材的口感和气味,使其更易于被患者接受。此外,炮制还能提高药材的稳定性,延长其保质期,减少因储存不当而导致的药效降低或变质。

5. 影响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

炮制对中药的药效影响还体现在其作用机制和代谢途径的改变上。炮制可能通过改变药物的有效成分种类、含量或结构,从而影响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这些变化可能使药物的作用靶点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速度,从而影响其药效的发挥。例如,炮制可能通过增加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酶活性,促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或者通过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状态,使其更易于到达作用靶点,从而提高其疗效。

四、结论与展望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改变药材的化学成分和性味归经,达到增强或改变药效、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等目的。深入研究中药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药效影响,对于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阐明其作用机制、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更加全面地揭示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和机制,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中药炮制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确保中药炮制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鑫. 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疗效的影响.临床医学,2020-09.

2、 李雁. 探讨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诊断学,2017-12.

3、 王亚茹吴世太. 中药炮制对中药饮片的成分及疗效的影响.免疫学,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