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分析

王惠珍 李婷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人民医院,753600

摘要: 分析小儿腹泻治疗中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截选2023年01月至2024年01月66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3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3例(常规治疗+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本试验中,经为期1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较常规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 对小儿腹泻患儿施以中医疗法(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对强化患儿疾病疗效和康复进程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小儿腹泻;中药穴位贴敷;护理
DOI:10.12721/ccn.2024.1571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婴幼儿群体中,小儿腹泻这一疾病具有多发性特征,以粪便数量增加、粪便形态变化为主要表现,可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临床上多见于后者,一般在夏季和秋季时出现。当前阶段,临床多以补液、胃肠道黏膜保护剂等西药的应用作为治疗小儿腹泻的主要手段,但疗效不佳,不仅会诱发相关不良反应,还会导致病情反复,严重时患儿会有生命危险。近几年,中药治疗小儿腹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仅如此,治疗期间中医还主张给予患儿精心的照顾,旨为使其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有医疗学者将传统的中药疗法与穴位贴敷相结合,并对小儿腹泻患儿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鉴于此,本次试验纳入一定量的研究样本,将观察分析小儿腹泻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配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作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截选2023年01月至2024年01月66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常规组男18,女15,年龄5个月—6岁,均值(2.79±0.73)岁。观察组男19,女14,年龄3个月—5岁,均值(2.63±0.51)岁。分组资料差异性较小(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小儿腹泻;②知情认同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研究应用治疗药物;②家属对本次研究持有异议。

1.3 方法

常规组33例患儿以常规西医治疗为主导,具体涵括:脱水预防和纠正,指导患儿经口服用硫糖铝咀嚼片(胃肠黏膜保护剂,生产厂家:佛山手心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44021223;规格:0.25g),用药频次遵循每次4片、每日4次,分别于早餐、午餐、晚餐餐前60min和每晚上床入睡前服用。若患儿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症状,则需要经静脉予以患儿适量液体补充;同时,协助患儿完善相应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并立足于上述检查结果基础上,给予患儿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生产厂家: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53021253;规格:20mg)+头孢曲松钠制剂( 抗生素,生产厂家: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4021654;规格:1.0g)应用;前者:经口服用,每次200mg-1200mg;后者:肌内注射,具体将1g药剂与适量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充分混合后注射;若患儿满足微生态疗法条件,可积极进行微生态治疗。观察组33例患儿以常规西医(同上)+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干预为主导:(1)穴位贴敷方剂构成:20g苍术、5g吴茱萸、5g丁香、3g白胡椒;具体操作:基于规范操作下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随后将适量清水+1g-2g药粉充分混合制成糊剂,在对患儿脐部进行充分清洁和消毒后,配合贴敷将药糊固定在患儿肚脐部位,敷贴主要在晚间进行,于次日清晨摘下,穴位贴敷频次:每日1次。(2)护理干预: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就穴位贴敷治疗的目的、意义、操作以及预后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向家属进行详细地讲解;并对患儿日常的膳食给予指导和干预;同时,要对患儿每日大便的形状和次数进行观察与记录,做好患儿臀部卫生清洁,还要注意对患儿机体的温度等基础指标进行密切观察。

1.4 指标观察

以临床痊愈(治疗1周后,患儿恢复正常排便,完全不存在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显效(治疗1周后,患儿病症、体征基本消失)、有效(治疗1周后,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低于4次,粪便性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无效(治疗1周后,未达上述痊愈、显效或有效标准)为标准,评定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治疗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较常规组差异性较大(P<0.05)。见表:

表  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截图1739001429.png3 讨论

婴幼儿腹泻若不加以处理,极易导致患儿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常规的西药疗法疗效不佳,极易出现反复发作,所以,需要积极寻找其他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腹泻的发生与四邪(包括湿、热、寒、风)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吃得太多或者是吃了一些腐坏不干净的东西,造成肠道损伤,从而诱发湿热、寒热、食滞等情况,最终造成了肝脾功能失调、消化吸收功能失常[2]。所以,针对小儿腹泻这一疾病,需要用健脾、利湿、清热、益气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本次试验中所使用贴敷方剂由多种药材组成,方中苍术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吴茱萸和丁香这两味药材则具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呕吐的功效;白胡椒则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3]。在中医上,肚脐这一部位,被称之为“神阙穴”,上承五脏六腑,故在中药辅助下,对其进行刺激,可切实起到温胃、消食、健脾、散寒、温中、燥湿、固肠、止泻等功效。而穴位贴敷是祖国中医在同疾病进行漫长斗争历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疗法,其疗效显著[4]。本次试验在应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患儿时,还考虑到小儿腹泻患儿年龄较小,以及家属可能对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缺乏正确认知等;所以,在治疗期间,还联合实施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健康宣教的方式,促进家属对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认识,提升其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还加强了患儿臀部卫生干预和饮食指导等干预,旨为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

观之本次试验所获得数据,可以发现,观察组33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94%;常规组(单纯西医治疗)33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仅有72.73%,两组之间差异性较大;由此提示: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治疗中具有较高可行性,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常规西医治疗小儿腹泻的同时,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干预,对增强患儿疾病疗效、加快患儿康复有显著效果,建议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明娟,周慧敏,王国英,曹素英.小儿推拿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护理在小儿泄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2):61-64.

[2]杨婷婷.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重症腹泻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22):3650-3652.

[3]汪征.中药穴位贴敷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81-282.

[4]赖彩兰,麦凤超,罗雅珍,樊奇,蓝杏春.配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J].蛇志,2020,32(2):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