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探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以《曲线运动》教学为例

韩锋

武乡中学校 山西长治 046300

摘要: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使得各阶段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都开始不断创新。高中物理教学也是如此,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引进更多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打造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充分贯彻生本原则,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养成作为主要目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而这一状态本身便不利于学生高效学习,因此更需要通过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文章主要围绕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展开论述,结合《曲线运动》教学,提出了有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2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核心素养的内涵便是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时所需要具有的良好品质和能力,关乎于学生学习质量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提高,当学习能力获得提升时,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养成同样是一项关键任务,教师要充分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也促进学生三观的正向发展,构建高效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

一、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问题

(一)教材深耕效率较低

教材深耕目的是明确育人方向,找准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能深入掌握物理知识。然而,当前有些教师习惯利用大纲讲解物理知识,虽能理清教育脉络,但教材深耕效率有所降低,无法高效调配教育资源并渗透核心素养,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成效。

(二)学情分析不到位

为保障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学习掌握物理曲线运动知识,教师需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学习基础、兴趣喜好创设具有参与性、趣味性、实效性的物理讲堂,达到事半功倍物理教改目的。基于部分物理教师仍强调个人在授课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物理学习表现,轻视师生互动,教学气氛沉闷,降低曲线运动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计思想欠佳

教学设计是指引教师按部就班完成曲线运动教学任务重要条件,受教师教材深耕效果较差及学情分析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有些物理教师存在教学设计思想欠佳问题,教学活动出现脱离实际现象,无法引领学生进入物理知识世界,阻滞物理教育活动稳健发展。

(四)教学评价缺位

教学评价是高中物理教学关键一环,具有重申教育重点、强化核心素养、理顺学习思路、加强师生互动等作用。当前多数物理教师教学评价存在过于依赖考试测评分数问题,教学评价不全面、不及时现象时有发生,使曲线运动教学变得不够完整,影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成效。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多数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这便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因此很多学生都感觉知识过于枯燥且晦涩难懂,对于课堂教学也带来了一定影响。为了能够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则需要明确一点,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提高学生探索欲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灵活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让学习本身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能起到改善学习枯燥性的作用。对此,可以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利用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表现形式让物理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而合理的设计也能达到提高核心素养的效果。

(二)知识联系生活,拓展学生物理思维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生能够明显感知到和生活的联系,但高中物理知识很多单在理解上便存在较高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难以自主联系生活现象,而生活实际的联系却是简化知识难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重点联系生活与知识,在简化知识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也了解如何去正确的应用物理知识、分辨生活中出现的物理现象。

如在教学《曲线运动》时,教师可以联系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辅助理解曲线运动概念,下雨时旋转雨伞和砂轮切割金属时产生的火星颗粒,两个实例的共通点便是附着在圆形上的物体经圆形旋转后被甩出,甩出的过程作曲线运动。教师在话题引入时可以先由下雨时打伞旋转伞柄着手,多数学生都曾经尝试过这番操作,对于曲线运动下落的雨点也能很好地回顾并接受概念知识,之后引出砂轮切割时的火星,让两者的对比与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一设计,能够由生活中的内容引出物理知识,让学生带着一种“解决生活问题”“探究生活现象”的认知来参与后续的物理教学,更能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与物理学科素养。

(三)积极教学评价,完善物理教学体系

在以往高中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容易轻视教学评价,不利于优化教育体系,为此教师需在践行客观性、全面性、生本性教学评价原则前提下发挥教学评价学习反馈、教学指导等功能。例如,物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实操探究时发现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激励性评价助力学生完成自主实验任务,加强师生互动,发挥教师引导育人作用,使学生能树立物理学习信心。再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随堂小测时发现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扎实,为此绘制思维导图,将“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等视为关键词,指引学生梳理物理知识脉络,回顾所学内容,通过填充思维导图针对学生物理学习结果进行自评,使学生得以明确学习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继而使高中物理教学体系更为完整。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重要任务,同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获得更为强劲的动力,注重激励与沟通,让学生在学习上展现出更加积极的状态。同时也要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不断优化,积极引进现代教学方法,探索出最为契合学生发展,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金国.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思考[J].华夏教师,2020(1):22-23.

[2]沈坚.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要点分析[J].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2019(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