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快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长,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明显[1]。为缓解城乡矛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国家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相关策略[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国务院在 2018 年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指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2-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相关部门加快了传统农业的转变发展方式、产业优化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4]。
互联网信息时代是当下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国的网民比重在不断提升,在全国建立起了互联网信息化基础,使得互联网开始不断向农村领域逐渐渗透[5]。因此,智慧农业的发展,为农村农业和互联网信息化融合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有效的激活了农村发展潜力,对推动农业向智慧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治理智慧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的推动实施下,以此为依托的智慧农业建设,将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6]。
1.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应用,2016年国家将智慧农业列为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八项农业现代化和五大创新强农重大工程之一[7]。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023年2月13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8]。同时,大北农、新希望、京东、阿里云、网易等大企业和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注入资金参与智慧农业,使得我国在育种、种植、养殖、农业信息服务等智慧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在各级政府和地方企业的积极推动下,出现了一大批智慧农业产业园和实验园区,如北京京农智慧农业产业园、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济南智慧农业试验区、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广东 5G+智慧农业试验区、福建现代农业智慧园、长沙智慧农业示范区等[9]。
随着农业物联网项目的逐步开展,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的农业技术的运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智慧农业在温室大棚、智慧养殖场、智慧农业园区和智慧培肥技术等方面均有体现,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较好的整合了农业生产资源。然而,由于我国智慧农业技术起步晚、底子薄,跟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很多关键技术长期处于探索阶段,导致我国的智慧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中国智慧农业取得一定成就,但也依旧存在着发展劣势,还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使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S”等现代信息技术,而我国农村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农业中使用现代化大型机械设备更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生产智能化差距较大。智慧农业的发展过于依赖终端终端和大数据等系统,而这些技术装备需要高昂价格做支撑,需要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个人或中小企业很难承担。
2.2 复合型人才匮乏,科技力量薄弱
智慧农业是集知识与技术的密集型产业,是农业领域的最新应用,需要高素质职业农民掌握现代生产技能进行现代化农机设备操作,更加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数字化的高科技人才。目前,我国的农业复合型人才以及农民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粮食生产提质增效靠的是农业科技的有力推广,但部分乡村地区对科技的推广明显不到位、技术更新缓慢等,制约了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发展。
2.3 认识不足,发展意识淡薄
智慧农业的发展未获得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的关注与重视,对智慧农业的发展认识不深刻,思路也不够清晰。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意识淡薄,缺乏对农业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自觉应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种思想不仅制约的智慧农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扶持力度
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因此我们要加大先进技术设备的使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财政投入,设立针对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性专项基金,从根源上解决智慧农业的资金问题。同时加强人才技能培训,加快推进先进技术和农业设施进入农村,组织当代新型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化智能设备培训,激励各类农业主体、涉农物联网企业、科研院所、社会服务机构等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积极使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更精准集约的新型现代生产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10]。
3.2 加强高科技人才培养
在发展智慧农业的过程中,高科技人才是引领智慧农业与助推产业振兴的重要措施。首先,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对智慧农业产生浓烈兴趣,调动生产者对智慧农业技术的学习热情。其次,促进政府部门与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人员培养体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最后,我们要不断的培养高质量农业人才,提高智慧农业人才的福利待遇,提倡具有和高水平高素质的智慧农业人才下乡指导或参与工作,助力中国智慧农业的长远发展[11]。
3.3强化顶层设计、提高智慧农业水平
加强政府部门与各学科领域的联合,做好、做优智慧农业的顶层规划与设计,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智慧农业发展纲要”,形成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制度,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各区域应协同上级部门出台符合地域特点的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方案,统筹规划指导,将智慧农业发展过程出现的实际问题着力解决且落地。同时,还需加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财政支持、技术推广,并加快推进农业金融体系建设,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智慧农业发展[12-13]。
4.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加速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是大势所趋,根据目前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径。未来,智慧农业将会是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优化智慧农业的实践效果,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实施,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李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鲁西地区智慧农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D].聊城大学,2022.DOI:10.27214/d.cnki.glcsu.2021.000197.
[2]毛凤仪.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乡村农业产业空间格局与优化策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22.DOI:10.27730/d.cnki.ghngy.2022.000091.
[3]周楠楠.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智慧农业发展优化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2(10):15-16.
[4]陈晓磊,卜树坡,刘勇.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智慧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8):187-188.
[5]马述忠,贺歌,郭继文.数字农业的福利效应——基于价值再创造与再分配视角的解构[J].农业经济问题.2022,(5):10-26.
[6]张玲,刘芳. 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J]. 智慧农业导刊, 2021, 1 (09): 22-26.
[7]中国政府网.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Z].2023
[8]雷学强.“互联网+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及展望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6):57-58.
[9]吉宗仁.浅析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J].新农业, 2022(18):65-67.
[10]曹冰雪,李瑾,冯献,等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5):785- 794.
[11]王程斐,刘建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J].新西部, 2021(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