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研究

李乘龙

永州市经济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 薪酬福利,是国有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具有激励、约束、规范的作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发挥薪酬福利这一激励策略的优势,调动员工积极性,提升岗位工作效果。在种种因素影响下,国企薪酬福利实施中出现制度不完善、理念落后的情况,无法展示出薪酬福利的应用价值。文章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激励策略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薪酬福利的内涵、实施原则及重要性。从三个方面探究薪酬福利实施问题,并提出多个建议,如更新薪酬福利激励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等,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福利;激励策略;公平原则
DOI:10.12721/ccn.2023.15783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会通过薪酬福利满足员工物质方面需求,展现每个岗位之间的差异。先进的薪酬管理理念,使企业激励机制更加的完善,从而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促使员工全身心参与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为企业发展创造效益。在落后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无法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过多的支撑。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就如何发挥落实薪酬福利的激励作用进行探究。

1薪酬福利相关内容

1.1内涵

薪酬福利,主要是指经济、非经济两个内容,其中经济方面的薪酬福利包含岗位基本工资、激励工资薪酬、绩效工作、福利待遇,主要体现在五险一金、员工完成岗位工作应获得的薪资报酬、激励工作等;非经济薪酬福利,是指员工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的培训、升职、表扬。国有企业中薪酬福利实施的目的,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员工在获得理想薪酬的前提下,为企业发展创造效益[1]

1.2薪酬福利实施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涵盖较多内容,其中薪酬福利是各项工作实施的物质基础,也是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关键。通过为员工提供个性化薪酬福利,可以满足员工对物质、非物质方面的需求,使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认真、严谨态度参与岗位工作,展示自身的能力、素养。为提升薪酬福利实施效果,应明确此项工作实施的原则,如图一。

2.png第一,公平原则。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落实战略目标、经营计划、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媒介。为满足各个岗位员工不同需求,薪酬福利实施中应坚持公平原则,根据岗位特点、市场环境及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制定薪酬福利实施方案,保证国企薪酬福利制度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吸引、留住更多人才,促使国企健康稳定运行。

第二,竞争原则。利用薪酬福利提升员工的竞争意识,使其感受到市场环境的竞争压力,形成主动提升自我,优化专业能力的意识。日常工作中,将岗位工作与绩效薪资、其他福利有机融合,满足员工需求,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第三,激励原则。有效的激励手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效果。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与经营管理任务,制定多元化薪酬福利待遇方案,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使其在岗位工作中产生成就感、归属感,为国有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四,需求原则。国企薪酬福利实施中,以员工实际需求为主,根据员工为相关福利的要求,设计与员工需求相匹配的福利制度体系,满足各个岗位员工需求。

1.3薪酬福利实施的意义

首先,激发员工积极性。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实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在各项制度激励下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展示自身的职业优势与能力。由于员工从事工作不同,负责的内容也不同,所以需要企业建立相对应的薪酬福利制度,通过对该制度的实施,使员工产生工作积极性,主动履行岗位责任,完成工作目标,以获得相应的薪酬福利。在工作积极性的支撑下,提高岗位员工工作质量,优化国企经营管理效果,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

其次,丰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国企薪酬福利制度的建设,丰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2]。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为员工分配适合的岗位,组建完善组织架构,通过薪酬福利制度的实施,使员工在岗位中获得积极体验,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最后,提升国有企业人文关怀效果。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与困境,只有不断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经济市场中站稳脚跟。人力资源中的薪酬福利,体现国企对人才的关注、重视,使企业内部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心,无形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果。

2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问题

2.1薪酬管理理念滞后

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激励理念与国企经营发展水平不符,不能为国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撑。国有企业薪酬福利激励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图二。

3.png

第一,薪酬福利激励方式落后。大部分企业会通过发放奖金的方式,激励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员工,很少为员工提供精神方面的激励,如岗位培训、人文关怀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员工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企业薪酬福利激励要求逐渐提升。以物质为主的薪酬福利激励方式,无法满足员工多元化需求,不能提升岗位工作效果。

第二,薪酬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国企薪酬主要包含经济、非经济两个方面内容。薪酬福利激励中,国企比较注重经济薪酬激励,缺少对非经济薪酬的关注,无法使员工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从而影响薪酬福利的激励效果。

2.2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国企中有较多的岗位,各个岗位工作目标、内容不同,对薪酬福利的要求也不同。为满足员工多重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以此展示各个岗位之间的差异。国企薪酬激励机制建设中存在较多问题,不仅无法体现出岗位之间的差异,同时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无法达到激励、约束的作用。比如,部分国企人才招聘环节,会以高于市场标准的薪酬福利作为亮点,吸引优秀人才[3]。当员工入职后,并不会根据员工职业能力发展、岗位调整等因素改变原有的薪酬福利方案,缺乏递增性薪酬制度。长此以往,会使员工失去积极工作的情况,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效果。

2.3绩效考核公平性有待提升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岗位特点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与方案,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考核,掌握员工工作情况与能力,为后续工作实施奠定基础。受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绩效考核评价活动缺乏公平性,采用同一种考核评价方式面向所有的员工,无法保证员工工作即兴,从而影响薪酬激励效果。

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

3.1更新薪酬管理理念

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十分有利。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提升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对薪酬福利的重视,并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4]

首先,立足企业战略部署及长远发展需求,构建薪酬分配机制,利用长期、中期、短期薪酬福利机制,满足不同阶段员工需求。多种不同类型的激励手段,能够让员工在岗位工作中获得积极体验,对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具有很大的帮助。薪酬分配机制的建设,能够为员工提供多种不同的激励手段,如股权激励、岗位分红激励、薪酬分配,满足不同岗位、发展阶段员工需求,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果。

其次,提升国企管理层薪酬福利激励意识。针对国企薪酬福利激励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制度体系不完善、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组织相关的宣传活动,将薪酬福利激励相关的案例、薪酬管理理念更新的急迫性等呈现出来,为管理人员呈现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使其在迁移模糊中树立积极管理理念,促使薪酬福利激励手段创新[5]

最后,将薪酬福利激励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中,发挥人力资源战略的优势,不断更新、优化薪酬福利激励理念,提升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工作的重视,并跟随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提升薪酬福利激励效果,为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构建薪酬福利机制

国企薪酬管理中,基于公平、激励、竞争、需求原则,创新薪酬福利机制,提升基层员工的满意度,推动薪酬福利激励策略顺利进行。立足国企员工需求,从物质激励、发展激励、精神激励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薪酬激励制度,为员工提供精神、物质方面的鼓励,使其在多种激励手段的支持下产生持续工作动力,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果。

首先,主动与基层员工互动,了解基层员工对薪酬福利的需求,并将员工意见汇总,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对原有薪酬福利制度进行创新,建设员工满足的薪酬福利制度。薪酬福利机制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员工提供服务,为员工提供物质、薪酬方面的福利待遇。若员工不认可企业的薪酬福利机制,会影响各项福利待遇的实施,不能体现出薪酬福利的激励作用。通过与员工有效的互动,掌握员工基本需求,提升员工参与感,为薪酬福利制度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加大薪酬福利制度的执行力度。国企制定薪酬福利制度后,应认真执行相关的制度内容,根据员工表现情况、岗位工作情况,落实相应的激励措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促使国企进一步发展。

最后,制定监督管理机制。为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落实激励措施,需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监督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对薪酬激励机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保证员工基本权利,防止出现形式化的情况[6]。薪酬激励制度实施中,会因为责任履行不到位、不理解薪酬激励制度内容而出现激励效果不佳的情况。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对提升薪酬激励效果与实施效果十分有利。此外,还应将薪酬管理制度内容呈现给基层员工,使员工了解薪酬制度内容,为员工保护自身权益、参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3提升绩效考核评价效果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机整合薪酬与绩效管理,构建符合企业经营发展趋势的薪酬福利分配机制,保证薪酬激励机制公平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评价非常重要,是了解员工工作情况、工作能力的一种手段,绩效管理与薪酬的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员工以更加高涨的热情参与岗位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中,坚持以员工为本的原则,根据岗位特点,选择不同的绩效考核方式,并灵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完善薪酬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构建内部评价指标。立足国企经济发展,制定长期、短期内部评价指标,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评价,了解员工业务情况。针对性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能够掌握员工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对人才队伍建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完成评价指标建设后,应建立相对应的激励方案,利用阶梯式激励方案提升绩效考核效果。

第二,基于员工岗位、自身需求,建立薪酬激励措施。为满足员工多元化需求,构建任期制和契约化,通过岗位聘任合同约束约定国企高层行为,使国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业务目标,并根据相关流程操作,提升绩效考核评价有效性。

第三,将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利用长期激励、短期激励与绩效评价结合的方式,建立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考核评价,掌握员工工作能力与业务完成情况的同时,基于考核评价实施激励手段,以此展示出两者结合的优势,提升绩效考核效果。

3.4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薪酬福利与国企职能部门关系密切,要求从事此项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相关技能,以此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当前国企薪酬福利管理人员存在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职业素养不高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中专业人士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第一,明确薪酬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围绕此进行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7]。薪酬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国企人才招聘中,应确定薪酬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品质,将此作为招聘工作的依据,选择符合标准与要求人才,充实企业薪酬管理队伍。第二,制定薪酬福利激励策略,利用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工作考核等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第三,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吸引高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对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此外,邀请高校教师进入企业开展讲座,对企业薪酬福利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提升国企员工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福利的建设,体现出企业对员工发展的关注,丰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更好的发挥薪酬福利的作用,创新薪酬福利理念,更新薪酬福利激励机制,优化绩效考核评价方法,使国企在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提升薪酬福利管理水平,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吕婷.薪酬福利激励制度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23,(18):105-108.
[2]何宪海.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分析[J].商讯,2022,(25):180-183.
[3]徐长新.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J].投资与创业,2021,(23):198-200.
[4]林卫东.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探讨[J].商讯,2021,(22):185-187.
[5]吴健玲.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1,(06):46-47.
[6]张燕红.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探讨[J].经济师,2021,(06):272-273+276.
[7]江雨.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福利的激励策略探讨[J].商讯,2021,(12):177-178.

作者简介:李乘龙(1987.11-),男,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国企人资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