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后发优势和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大幅增长,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然而,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新一轮高质量新发展要求的重大历史性论断,新经济发展战略理念进一步提出要加快绿色循环发展、创新转型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建议指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问题上,要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传统产业、智能产业、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又强调,必须努力实现把创新转型成为内生第一经济动力、协调经济成为发展内生特点、绿色经济成为经济普遍生活形态、开放合作成为国家必由之路、共享开放成为社会价值根本的全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指明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向。要进一步驱动我国绿色协调发展进步和科学创新转型发展,必须加速转变新发展驱动方式,探寻释放新增长发展创新动能。以数字经济技术为代表的我国新一轮技术发展革命正引领了人类社会经济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我国数字技术产业在刺激群众消费、促进企业投资、创造居民就业和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模式深刻的改变了社会创新资源要素的组合配置方式,降低了社会创新资源交易费用、社会契约成本差异、企业认知模式分歧等,从而大幅提高企业技术的创新转化能力[1]。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创新方式,成为中国经济绿色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数字技术所具有如高智能等一系列优点,能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应用的推广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政策支撑和资源要素市场供给[2]。因此,立足于分析我国目前绿色技术领域创新水平和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现状,探究中国如何真正将绿色技术的创新成果比较领先优势迅速转化提升为数字媒体经济发展和竞争领先优势,对于全面促进绿色技术持续创新转化和数字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均具有非常意义。
二、主体
关于绿色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以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发展目标的技术创新[3]。从微观角度看,周文辉等人相信数字化技术的革新可以帮助企业发掘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促进大规模的定制;从中观角度看,高星等人认为通过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减少资源过度消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能进一步推进各行业绿色协调转型升级;从宏观角度看,王淑英等人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转化活动在发展应用、社会传播过程中存在较显著的正向空间扩散溢出效应,而彭文斌等人还发现了我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整体呈缓慢的上升态势,并且在地理的分布上已出现空间集聚的特征。第二,数字经济发展。Tapscott结合网络智能情境首次使用“数字经济”一词,被认为是“数字经济”概念的先驱。Goldfarb&Tucker、许恒等人认为由于数字经济是信息技术革命市场化的典型表现,与其他传统的社会经济形式相比,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提高数字传输的速度,降低数据处理和交易的成本,促进资源的精确匹配;Hukal认为,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数字化平台的涌现可以促进线上和线下活动的有机结合,加速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共同生产过程。此外,学者还围绕数字经济测度与评价和对产业发展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研究。第三,绿色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钟廷勇等人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了数字金融可以极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缓解金融约束和提高城市繁荣度是数字金融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三个重要机制。成琼文等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了数字技术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应用呈现出“U”形效应,并且证明了经济不确定性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调控效应。郭丰等通过对中国223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东部、高人力资本地区、高科技研发投资地区,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陈芳等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结构、创新和人力资源三种效应方式可以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宋德勇等的实证结果也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对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力度的差异则与各地区的环保水平投资和环境规制强度有关。伦晓波等指出数字政府激发了未来数字经济的内在创造潜力,进而有效实现产业赋增值能力与产业绿色技术创新。
现有文献已经证实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我国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那么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反过来是否也都能极大促进我国数字经济整体的发展呢?刘仁厚等认为以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必将成为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一个重点。丁仲礼提出了以绿色技术为主导的发展必然导致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大转变,“技术为王”的要求将在各方面形成广泛重要的影响。刘垠认为依靠传统经济方式的改变,很难推动经济技术的大变革,此时需要一场由科技为主导的,对经济、社会、环境都有重大历史变化的革命,其社会意义决不亚于西方三次大工业社会革命。另外,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教育和科研获得更大的重视,促进了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协同关系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较少有学者对绿色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科学测算和深刻剖析,从地区差异和空间效应层面考察两者协调互动关系的研究更少。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中国各省市的面板统计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指数数据分析,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绿色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并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效应。基于区域耦合协调度视角的研究探讨绿色技术创新模式与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的发展关系将有利于推动国家决策者从我国整体战略层面了解到目前数字经济和绿色创新的发展状况,为更好地制定差异化战略、缩小城乡地区间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企业间如何围绕数字经济战略和绿色技术创新上展开合作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推动城市间在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展开合作,以实现城市之间“强强合作”和“互补发展 ”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杰,郭树龙,张龙鹏.互联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的解释[J].南开经济研究,2018(6):170-190.
[2]王锋正,刘向龙,张蕾,等.数字化促进了资源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吗?[J].科学学研究,2022,40(2):332-344.
[3]肖仁桥,徐梅.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研究述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29−34.
作者简介:郭姿吟(2003—),女,汉族,浙江舟山人,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