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特征分析

徐远航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0

摘要: 随着成渝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成渝地区城市间的联系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选取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采用引力模型对15个经济因子叠加构建经济网络。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以成都、重庆为双核心发展,城市间联系紧密。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社会网络;经济网络
DOI:10.12721/ccn.2024.15785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前言

城市群研究的发展经历了基于中心地理论的城市等级研究到现在的城市网络研究的过程。美国城市社会学家Castells 提出“流空间”概念,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并围绕流动空间的城市影响以及流动空间形成的诱因、基本流态等取得初步成果[2-3]。随着交通、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流动空间驱使区域经济向均衡和分散方向发展,网络城市[4-5]在此基础上就成为新时期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的新形势,尤其在发达地区,网络化、多中心正成为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空间上以网络状结构取代点-轴结构。

2.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引力模型是测算城市经济联系的常用模型[6]。传统引力模型多采用经济指标(表2-1)作为城市质量的代表,且采用两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作为城市距离[7]。考虑到模型的代表性和城市经济联系的实际情况,本文借鉴相关研究对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公式如下:1.png

2.png


2.2 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网络研究之中。本文计算经济网络的加权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3种指标,从整体网络的网络节点层面分析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

(1)点度中心性: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是用来衡量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或中心性的指标。它衡量了节点在网络中拥有的连接数量,即节点的度数。

(2)接近中心性:接近中心性(Closeness Centrality)是用于衡量网络中节点的重要性或中心性的指标,它是节点到其他节点的平均距离的倒数,即节点离其他节点的距离越近,其紧密度中心性越高。

(3)中介中心性:中介中心性(Betweenness Centrality)是一种用于衡量网络中节点重要性或中心性的指标,它衡量的是节点在网络中作为中介的程度。中介中心性衡量了节点在网络中连接其他节点的能力,即节点在其他节点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程度。

3 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结构分析

对成渝城市群的城市节点进行分析,包括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使用Ucinet和Gephi对节点数值进行计算,如表3-1所示。3.png4结论

根据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成都、重庆占据了成渝城市群的经济网络的双核心地位,对成渝城市群城市发展起到强大的引领作用,其中点度中心性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经济网络呈现以成都为峰值点,西部、东部高,中部低的“沟壑型”格局;接近中心性结果表明经济网络的接近中心性高值区呈点状分布,并以高值城市为核心依次向东西轴带递减;中介中心性结果表明成都、重庆的中介中心性值最高,对整体经济网络拥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成为网络中城市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其余城市中介中心性均为最低值级,整体经济网络的中介中心性依然呈现出以成都、重庆为双核心的“沟壑型”状态。 因此提升成都、重庆双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关注各级城市的经济活动效益,才是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建设的关键。

参考文献

[1]Castells  M. The  informational  c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the urban-regional progress[M].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Blackwell, 1989.

[2]王秀梅,黄春晓,许宏福,杨志强.高端人才流动的网络关联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对长三角地区高端人才流动的观察[J]. 热带地理, 2023, 43(08): 1489-1500.

[3]汤恒,许捍卫,汪成昊.基于信息流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性及影响因子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22, 38(01): 94-102.

[4]Roberts M,JonesT L,Erickson N. B. Nice S. Place and Space in the Networked City:Conceptualizing the Integrated Metropolis [J]. Journal of Urban Design,1999,4(1):51 - 66.

[5]Batten,David.Network Cities: Creative Urban Agglomerations for the 21st Century[J].Urban Studies, 1995, 32(2):313-327.

[6]贺欢欢,吕斌.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测度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7):67-74.

[7]苗洪亮,周慧.中国三大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和等级结构的比较——基于综合引力模型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7,37(6):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