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提高高校财务类学生法律素养意义及路径

宋雨萌

武汉晴川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社会的主 力军,自身法律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财务类高校学生, 本就是学校输送到社会中的财务人才,由于高校对于法律素养缺乏系 统的教育,导致当代财务类高校学生法律素养薄弱。本文通过对于目 前高校财务类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分析及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相 关建议, 以切实提高其法律素养。
关键词: 财务;高校学生;法律素养
DOI:10.12721/ccn.2024.1579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 研究意义

(1) 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依法治国就是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神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 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 体,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法律素养很大程度 的关系着依法治国的前景,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他们在今 后就业工作中以法律意识为基石,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服务。

(2) 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用的未来栋梁,守法知法 是成长的必要环节。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大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四项 并行发展,而培养法律素养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财务类专业不 仅需要学习财务相关知识,还需要掌握经济法税法等;

(3) 实现财务行业的道德建设

高校财务类大学生,是后续社会中占比最大的财务工作者。在法 治社会中,做到规范自身职业行为,防止会计舞弊性质操作显现,需 要学生自身知法懂法,对法律产生信仰,依法执法,有利于实现财务行业的道德建设,也是维护国家经济秩序的重要部分,更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4)使学生能够维护自身权益

在当代法制社会中,大学生明确自己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的权利与 义务,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当 自己的合法权益受 到侵害时,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让自己吃亏,也利于整个 社会法律体系的良性循环。

二、研究现状

1、广泛的高校学生

(1)法律知识欠缺,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除了法律专业 的学生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储备。加上大 学生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不强,很容易便触犯法律。

(2)法律意识薄弱,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小到偷窃外卖,大到 马加爵之流,无视法律,视自身利益为最终目标,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小额贷款无法偿还案例在高校屡见不鲜,有学生选择走极端更有 甚者违反法律。

(3)用法意识不强,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例如暑期实习拿不到工钱此类事件,无法站出来维护自己,反 而消极式的选择放弃争取的机会。

以上几点皆为广泛存在的高校学生对于法律素养的现状,而对于 财务类的高校学生,对于财务方向的法律理应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

2、财务类高校学生

对于财务行业,固有意识里,财务人员做假账仿佛是财务必须学 会的知识,财务造假仿佛司空见惯,财务类的学生甚至会向教师请教 如何做假账。这是历史的遗留问题的惯性,也是视法律为无物的蔑视。

三、现状产生原因分析

1、社会行为:我国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公民 的法律素养需要长期的历史过程。悠久的历不仅赋予了我们数不尽的 瑰宝,也同时让我们的传统人治思想根深蒂固,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 立法就可实现。在大范围下,培养法律素养的环境氛围比较淡薄。就 业方面,各企业在进行校园招聘中,也是更侧重于关注专业成绩。

2、高校行为:许多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是本应根据学生的全面 发展安排教学课程,但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与学生毕业有关的学分 基本与学业成绩环环相扣。在衡量专业类课程与素质类课程的开设  中,素质类课程所得到的成果往往不如实实在在的成绩、学分、论文 来得实际,这也决定了高校的不得不削减素质类课程的开设,法律素 养的培养更是在教学计划中的占比微乎其微。在考核上,法律类的学 科也是十分微弱的。

3、教师行为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由于对于学生学习阶段的差异,导致对比于 小初高的教师,高校老师无法与学生建立学科外的联系。高校老师大 多将各自所需讲授的课程完成后便会结束与学生的感情关联,不会教 授与专业知识外的其他例如法律的相关知识。

4、学生行为

学生对于在高校期间对于法律的学习,只能从公共基础课中获  得。从功利心角度来讲,学生对于要求获取的知识的更倾向于专业知 识,毕竟对于今后的就业而言,是否学习好法律知识看起来似乎并没 有专业知识得到的助力大。

四、提高法律素养路径

1、社会角度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

(1)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前提是需要有一个优质的法律环 境。树立法律权威,确立司法独立,健全法律机制,营造良好的法治 环境是重中之重。

(2)在完善法律运行机制的前提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也十分 深远。不仅需要日常宣传,还需要扩大宣传的范围和形式。

(3)对于功利化导致的法律学习弱化, 进行教育改革,对于专项 学习的要求亟需更新,例如需要对法律课程进行等级考核。

2、高校角度

(1)创建法制校园文化, 保证校内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有效实施。 营造合规法制的校园氛围。

(2)设立专门的法律课堂进行学习与考核,加强对学生在法律知 识方面的考核。

(3)加强法律知识相关的讲座与实践活动, 为学生拓宽获取法律 知识的途径。

(4)加强对于教师辅导员的法律知识培训, 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

3、教师角度

(1)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学生请教时能够及时准确 解惑。

(2)教师在完成自身课程前提下,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 教学中同时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良好氛 围。

(1)加强自身学习法律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参与法律知识相关的 讲座。

(2)遇到疑难问题,主动与教师辅导员进行沟通,不草率不莽撞, 依法解决问题。

(3)培养自身的法律信仰感,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4)加强职业道德学习,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宏飞.大学生法律意识和发治观念的培养探新[J].思想教育研 究,2003,(3).

[2]张珍瑜.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探析[J].教育 界,2015,(1).

[3]薛剑符.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探析[J].高等教育,2008,(3).

[4]沈源.浅析当前我国常见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J].金融 经济,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