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创意经济与文化产业集群联动策略探析

​张永清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闻传播系,250000

摘要: 创意经济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即创意。从中外文化历史看,文化创造的核心价值是精神意境的探究与文化意境的传达,是一种理念、思想和观点的综合表达,所以创意是个核心问题,创意水平决定文化发展水平。创意产业外在表现为产业集群,应在现有条件下使产业集群产生联动效益,最大化地实现创意文化和经济的最好效果。
关键词: 创意消费需求;资源建设;新媒体桥梁
DOI:10.12721/ccn.2024.15793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重的位置,这为文化创意开拓了新的天地,为全面整体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打下了一个基础,所以要把它领会好,以文化建设为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精神创造的力量和价值引导,激活人民群众内在的发展的创造力。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域中,由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创意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并在一定区域集聚而成的产业组织,它包括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上的所有上、下游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则是将这些上下游企业产业进行整合应用,利用群内的资源、品牌、资金、信息等要素进行优势互补,群体的效益大于联合之前各个成员企业的个别效益之和,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创意也成为文化产业集群当中最具备竞争力的元素,做到了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集群的联动,就达到了文创产业的发展高标杆。

一、创意:时代的消费需求

创意从本质上说,是感性生产,它的日渐重要是对作为理性代名词的生产本身的一个扬弃。创意作为与理性生产相对的感性生产,越来越从分工异化的精英创意,转向全面发展的草根创意;从以生产为中心的创意转向生活方式主导的创意;从理性的机械工程行为转向演进的生物进化行为,这就从整体上超越了现代性的创新境界。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物的功能性需求让位于符号象征的需求……符号价值,具体表现为物的标识、象征、体验、企业形象、审美、广告等带给人的心理慰藉与满足,表征消费者的不同地位、声望和时尚的内涵。越能显示拥有者和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声誉、时尚的物,其符号价值越高。符号价值事实上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加载于商品之后的人为“赋值”。它是一种信息,构成商品呈现于外在的、抓人眼球的某种意象,也成为消费者感性的选择对象。”①这就表明,在消费者心中,产品的物化功能不再突出或者被重视,转而被提及的是产品的创意来源,创意经济,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消费欲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各领域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创意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从1994年澳大利亚首先提出“创意立国”理念,到1997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在国家层面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再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个历程,2004年至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发生了3次变化,都体现了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的发展历程。公众文化消费的心理、习惯,都是推动文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呼唤创意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资源:文化产业集群的根本

随着K POP、元宇宙、剧本杀、二次元、虚拟主播等词汇的高频出现,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接触到的实体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对文化产业的政策进行调整并极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集群,只有资源获得优质的生存环境,文化产业集群才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资源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一,从文化资源方面来说,文化本身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历史性和民族性。各地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文化产品开发并促进某些特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自发形成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第二,从人才资源来说,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的特性,要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与提供者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实现又要求能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营运人才。探索文化产品“个性化+批量化”智能创作生产模式,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文化产品市场规模。创新归根到底依靠的是人才,要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养更多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创意人才,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增强文化产业内生力。

第三,从资本资源来说,资本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具有活力和穿透力的因素,它总是为利润所驱使,流向最能盈利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是现代经济各部门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产业之一,不断吸引着资本的流人。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相互作用下,拥有完善融资渠道和资金充裕的地区更能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

第四,从设施资源来说,文化创意的形成往往需要轻松的氛围、经常性的沟通、相互激发的灵感,因此良好的工作和沟通环境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尤为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提供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工作环境、轻松自由的交流场所,也包括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剧场等。

如何高效地将上述资源利用好,让它们为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服务,则是每一个文化产业从业者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三、新媒体:二者联动的关键桥梁

首先,新媒体技术为文创产业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文创产品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受众,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和互动性‌。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推出的有声剧《国宝之灵》,在网络音频平台上的播放量突破千万次,让更多人了解馆藏瑰宝背后的故事‌。

其次,新媒体技术推动了文创产业的个性化发展。文创产业利用新媒体技术低门槛、互动性强的优势,加速自身迭代升级,实现社交媒体、动画、短视频等多元化传播。这种个性化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还促进了文创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开发各种文创产品,如宫廷娃娃系列、故宫表情包等,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新媒体技术还促进了文创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发展。通过新媒体平台,文创产品能够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和交流。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还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国际,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最后,新媒体技术提升了文创产品的开发质量和用户体验。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和在线社区等新媒体平台为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到产品设计和开发中,提高了文创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用户满意度‌。

结语

伊波利特·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到:“艺术的三种基本动因是种族、环境和时代。……艺术作品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种族特性、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影响……”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新媒体技术在文创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传播方式、推动了个性化发展、促进了跨界融合,还提升了开发质量和用户体验,为文创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所以创意是个核心问题,创意水平决定文化发展水平。创意产业外在表现为产业集群,应在现有条件下使产业集群产生联动效益,最大化地实现创意文化和经济的最好效果

[参考文献]

① 《消费社会》[M] 鲍德里亚 著,刘成富、全志钢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第82页

② 《艺术哲学》[M] 伊波利特·丹纳著,傅雷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