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探究

王芳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 药品与普通商品有很大区别,它对于人们的生活、身体等具有一定影响。药品属于人类对抗疾病的重要武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事业的发展,所以,加强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非常关键。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57001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1原材料的不稳定性

中药材,作为中药制剂的基石,其质量稳定性对于整个中药产业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现实中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问题却尤为突出。这主要源于中药材多源于自然生长,其生长环境、采集时间、存储条件等诸多因素均会对其成分产生显著影响。首先,生长环境的差异会导致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发生变化。例如,同种药材在不同地域、不同海拔、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其药效成分可能会有显著差异。其次,采集时间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很多中药材在特定的季节或时期采集才能达到最佳药效,而错过这一时期则可能导致药材质量下降。此外,存储条件的不当也会使中药材发生霉变、虫蛀等问题,进而影响其质量。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的减少和人工种植环境的差异,很多中药材的成分波动更加剧烈。人工种植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野生资源的压力,但由于种植技术、土壤条件、施肥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导致同种药材在质量和药效上存在较大波动。这种不稳定性给中药的质量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增加了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确定性。

1.2数据规范性不足

药品生产工序的高效推进必须要注重审计管理与控制,例如:在对原料药信息完整性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需要了解供应方的经营资质、药品质量标准、药品控制制度、GMP、生产批号及其他可追溯信息。个别药企在这一阶段并不注重对原料药信息的整理、收集、报备等,过于关注后期的药品销售与推广,侧重经济效益。从而造成药品在流入市场之后引起一系列质量隐患等,不能够利用信息追溯的方式寻找原因,无法实现精准追责。

1.3技术人员配备匮乏

药品研发是一项相对专业,且对专业技术标准要求严格的工作内容。所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当前各大制药企业开展药品研发的一个重要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制药企业的研发人才不足,即便是一些企业技术人员较多,但存在专业不过关等情况。而且在相关人员配备方面,个别企业还暴露出职责分配模糊等问题,导致管理机制混乱、研发职责分工模糊,由此会对药品的后续生产、销售等造成不利影响。

1.4缺乏完善及成熟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生产是当前制药企业的一个重要经营战略。在这一过程中,严格遵循GMP相关标准是非常关键的,其中,该标准覆盖的内容比较广泛,例如:原料采购、供应商管理、药品生产等,但是并不包括药品研发。所以,在药企进行药品研发过程中,其并未创建一套完善、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个别制药企业在编撰相关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也忽视了药品研发工作的创新性与阶段性等需求,导致其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实际研发工作开展不吻合,出现形式化管理等问题,这必然会导致药品研发阶段的质量管理和实际科研工作开展存在衔接不足等情况,更有甚者会造成两者的完全脱离,这不仅会导致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还会对药物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限制与干扰。

2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措施

2.1加强原材料的源头控制

为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稳定,源头控制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到采集、再到存储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势在必行。中药材的种植环节是其生命周期的起点,也是质量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因此,推广中药材的GAP(良好农业规范)种植模式成为一项紧迫任务。通过GAP种植模式,我们可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确保土壤、水质符合标准,从而减少环境因素对药材成分的影响。同时,针对野生中药材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我们应加强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野生资源恢复计划等措施,确保中药材的可持续供应。此外,加强野生资源与人工种植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也是一项重要任务,以满足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

2.2加强科研信息及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制药企业一定要创建更加完善、成熟的管理制度,以便于对其实施项目化管理。比如:在数据或信息录入环节,必须要严格遵循规范化编制的要求,并注重后期审核、校验等,由此能够最大化地增强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再如,在药物研发的最初阶段,则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规定对其实施项目监管,力争能够最大化地保障在药品研发阶段、药品实验后期开展动态性的标准化检验,还需要对整个工作进度进行动态性跟进;尤其是在数据文件汇编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规范化操作流程,对需要填写或录入的相关信息设置统一标准,避免由于相关责任人员的变更等造成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者遗漏等。由此来看,在开展高效、规范的数据信息管理活动过程中,不但能够最大化地保证药品研发的稳定与安全,而且还能够确保药品在研发后期、上市前等顺利通过相关监测与审查等,这对于制药企业市场良性发展、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2.3标准化生产工艺

要解决中药生产工艺的差异性问题并推动其标准化和现代化,生产监控管理措施的引入和实施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提升中药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全面的生产监控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实时收集生产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确保生产环境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建立生产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其次,加强生产现场的巡查和监督。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部门,负责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检查生产操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环境是否清洁整洁等。同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此外,建立严格的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一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原料投入、生产环境、设备运行、产品质量检测等信息。这些记录不仅可以用于产品质量追溯和问题分析,还可以为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也是保障生产工艺标准化的重要措施。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实践操作,使员工熟练掌握标准化生产工艺的要求和操作技巧,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生产工艺改进和创新活动,推动生产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统一的生产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加强生产监控管理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推动中药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和现代化进程,提升中药质量和产业竞争力。

2.4注重研发药品后续规模化生产的前瞻性研究

在开展药品研发实验前瞻性活动的过程中,其涉及后续技术交接、商务合作、批量生产、技术转移等内容。此时药品研发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评估等,然后提前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针对研发工艺的选择及应用来说,必须要最大化地增强药品成品的化学稳定性、功效稳定性等,确保药品在后续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等需求,而且还需要对其批量、批次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力争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阶段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对其实施科学性地评估,由此能够为最大化提高研发实验的成功率、增强后续生产效益等奠定稳固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监管等多个环节。只有建立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才能确保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有效。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质量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对策推动中药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