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工作中最为关键和最基本的工作。农业统计中使用的数据与现实情况相符与否,不仅关系到整体统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还关系到来年各部门的产量计划,乃至 GDP的统计。而农业统计工作则是为下一步农业发展政策的制订作好前期工作,其结果将直接关系到农业政策的执行效果。所以,做好农村基层的农业统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 做好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意义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对实施农业统计工作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把重点放在了推进全国农业统计制度的构建上。而在农业统计工作系统中,乡镇基层农业统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农业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能够让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得到真正的反映,当然,统计数据的好坏也会对政策和决策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如果做得不好,将对其健康、稳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总之,实施好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一方面可以及时全面地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农村经济建设的现实情况,找出存在的现实问题;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其进行优化和改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开展数据比对研究,获取与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情况有关的综合资料,从而采取更科学的工作计划和战略,激发乡村建设的活力,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长期发展,促进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2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加强农村基层经济建设,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把统计工作做好,确保其有效运行,提高其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为乡村建设服务。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农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统计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2.1 缺乏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认知
统计调查的具体工作开展实施还需落实到基层,基层人员工作任务繁重。统计调查工作时效性较强,基层如果重视程度不够,就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另外,因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报表专业性强等原因,虽然每年都有一定的业务培训,但是一线统计人员因流动性较大,造成对辖区内统计对象的经营状态核实不准、指标关联关系认识不清等情况还是不同程度存在。
2.2 统计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
要从工作实际出发,科学地配置高质量的统计人员,同时要注意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果统计人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不仅会影响整体工作的效果,也会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农业统计员的数量分布不均,流动较大,很难从整体上掌握和分析当前的情况。在统计实践中,存在着“浅尝即止”的情况。与此同时,基层统计工作者的工资补助与工作量不匹配,一方面是统计工作繁琐,另一方面是工资待遇较低,这就不可避免地抑制了统计人员的积极性。
2.3 统计数据缺乏一定精确性
在农村基层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面优化统计工作,必须从各方面保障其准确性和科学性。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农业的统计工作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单纯以此为依据对农业发展现状的反馈与分析,将会产生较大的偏差。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农业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还不够高,这主要是因为调查的工作量太大,数据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我国的统计工作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落后,信息化水平也不高。基层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统计结果的正确与否。当前,我国的统计人员素质还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
3 乡镇基层做好农业统计的相关举措
3.1 注意提升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县区统计局分专业组建一个讲师培训队伍,在各项统计业务开展前既能够协助进行人员培训,又能够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审核数据逻辑,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二是留足培训时间,丰富培训形式,培训考试相结合,通过微信小程序、有奖知识问答等便于接受的方式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三是联合各类大专院校,开展基层统计调查专项实践活动,组织知识水平高、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大学生参与基层统计工作,输送新统计理论方法到基层统计人员身边。四是制作统计指标填报明白纸,对于一些不好理解、容易遗漏的指标尽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说明,便于基层统计人员理解。
3.2 完善建立管理制度
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现状有一定的认识,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者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对他们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其次,改变农业统计部门的观念,让基层干部认识到其重要性。根据中央下发的文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不断完善基层管理体系。各部门要主动和基层统计工作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特殊的扶持,提高他们的工资。要适应农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及时更新相关的统计工具,创造一个好的工作条件,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强烈的上进心。
3.3 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体现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把基层农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作为衡量指标。在进行统计时,应明确工作程序,搞好调查管理。从数据调查、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等各方面来看,要强化信息化工具的运用,培养基层的农业统计员,不仅仅要做好专业指导;同时也包括了为保证统计资料质量而进行的信息化技术指南。
要提高农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必须提高乡镇统计组织的法定地位。既要有专门的行政管理功能,又要在村一级的统计工作中,把它纳入到有关的统计网络化管理系统中去,形成一个垂直的统计系统。应根据区域发展的实际,组建独立、综合的统计组织;在这个机构内,可以设立由地方组织人事部门指派的统计人员2至3人,最好设有编制,享受这个职位的基本福利。统计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对统计报告进行统一的汇总、整理和汇总,做好每月统计报表数据和相关的分析材料的审核管理工作。及时向当地统计部门报告,确保资料真实可靠。
3.4 实行定期培训制度
要不断地开展工作考核,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对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为提升其综合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对统计应用、法律法规、统计分析等能力的培养,使其对统计工作有较深的认识,从而提高统计工作的总体素质。此外,在开展统计学培训时,要预留充足的培训时间,保证统计人员与培训教师及时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统计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过程中,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相关主管单位及管理人员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以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使其在各方面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样才能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房德森. 乡镇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经济视野, 2020(5):48-48.
郭燕.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环球市场,2020,7(35):174.
蔡硕聪.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9(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