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大学生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与美育的结合研究

徐书雨 何珊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大学生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引入美育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方式。通过构建“一线-两段-三机构”的教学模式,将家政课程中融入岭南与侨乡的文化基因与传统审美,推动学生在知识、能力、价值观方面的全面提升。研究表明,美育的引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满足了现代社会对高质量家政服务的需求,并有助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关键词: 大学生;家政服务与管理;美育;课程融合;创新教育
DOI:10.12721/ccn.2024.15714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引言

1.1社会对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代家庭对高质量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要求家政服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服务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服务质量的提升对家政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新业态、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的高水平职业家政服务人员,成为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

1.2美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育,即美的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道德情操。美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对于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将美育融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3本文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与美育的结合,通过课程内容融合、教学方法创新和实践活动拓展,构建以美育为导向的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概述

2.1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定义与特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领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现代家庭对高质量家政服务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涉及到家庭成员的健康管理和心理关怀等方面。家政服务需求的增加主要源于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家政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

在此背景下,专业化的家政服务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传统的家政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家庭的需求,专业化、细分化、标准化的家政服务应运而生。专业化家政服务不仅强调服务技能的提升,更注重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满足这些需求,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家政服务人员,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我校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在这一领域的定位尤为明确。作为广东省第一所中医药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特色,我们确立了“中医药+健康照护+艺术审美”特色的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我们的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还融入了中医药保健、健康管理和艺术审美教育。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适应现代家政服务需求的能力。

2.2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我们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核心课程和实践性课程两个部分。

2.2.1核心课程介绍

核心课程包括《管理学基础》、《家庭服务与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市场营销策划》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家庭服务与管理工作。

2.2.2实践性课程介绍

为了确保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我们设置了丰富的实践性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家庭营养与保健》、《家庭实务》、《居家美化》和《收纳与整理》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的家政服务技能,还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特点

我校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训操作、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项目驱动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美育的概念与功能

3.1美育的定义

3.1.1美育的基本概念

美育,即美的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道德情操。美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培养的过程。它通过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和升华,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1.2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美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美育不仅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充分体现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符合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3.2美育的功能

3.2.1提升学生的思想与道德情操

美育通过对美的体验和欣赏,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净化和升华,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美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精神上的陶冶,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2.2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智力发展

美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美育活动,学生可以在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美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进而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3.2.3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美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参与各种美育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增强心理韧性。同时,美育活动中的肢体运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总之,美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4鼓舞学生的创造性劳动

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通过美育,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种创造性劳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大学生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与美育的结合

4.1结合的必要性

4.1.1社会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家务处理层面,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个性化需求。现代家庭希望家政服务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以满足家庭成员在生活品质和精神享受方面的需求。因此,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家政服务人员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4.1.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通过将美育融入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4.1.3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将美育融入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不仅是对这一要求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中华美育精神的具体实践。通过美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4.2结合的方式与途径

4.2.1课程内容融合

在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有效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例如,在家庭环境美化与装饰艺术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色彩搭配、空间布局和艺术装饰来提升家庭环境的美感。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4.2.2教学方法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情感体验法和创造发展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情感体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他们对美育内容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在家居设计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家庭装饰展览等,让他们在实际场景中感受美的力量。创造发展法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项目设计、创意实践等活动,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4.2.3实践活动拓展

实践活动是将美育融入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组织家庭美化设计大赛和家居环境改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审美水平。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图1)

图片1.png图1:江门美术馆体验式课堂

4.3结合的课程建设特色

4.3.1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一线-两段-三机构”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将美育融入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我们构建了“一线-两段-三机构”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搭建协作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3.2“一线”教学情境的构建

“一线”指的是以侨乡特色美育为主线,构建教学情境。通过整合侨乡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这些特色文化融入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形成模块化教学体系。这种教学情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家政服务的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4.3.3“两段”理论与实践教学

“两段”教学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侧重于知识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操教育,通过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实践教学则侧重于美育实践、美育活动和美育环境营造,通过实训操作、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4.3.4“三机构”协作与交流平台

“三机构”指的是通过美育工作室和美育社团,为学生提供美育平台,推动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协作与交流。例如,“翳辛医翳”美育社和“韵舞社”等美育类社团,通过开展各种美育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5 总结

通过将美育融入家政服务与管理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美育的引入,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符合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现代家庭对高质量家政服务的需求,还能够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推动家政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美育与家政课程的结合路径,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代莉.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内涵要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1):251-252.

[2]潘红艳,郭伟,孙琪.基于“CDIO+MES”的课程体系架构研究与实践——以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2019,23(01):9-13.

[3]史园女.西藏中职学校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西藏大学,2020.DOI:10.27735/d.cnki.gxzdx.2020.00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