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技工院校面临着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更加匹配,积极探索一条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开放联动的办学道路。技工院校教学主要涵盖两个方向一是基础学科,另一个是专业学科,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技能人才,英语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利用英语课堂学习的知识,提升其应用效果。[1]作为基础教学中的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与工作的应用与实践能力,可以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利用所学英语知识做到学有所长。
一、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从现有的技工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两方面出发分析现有的问题。一是技工院校学生方面。学生年龄普遍为初中毕业生,或者高中毕业生,但是后者相对较少。如果纵向对比,从初中生源与高中生源相比较,可以看出高中生源英语基础好要好于初中生源。但如果横向对比可以发现技工院校生源与正常考学升入高中的学生,或者升入大学的学生,技工院校的生源基础较为薄弱。同样开展英语教学,取得成效不尽相同。而从生源来自的地区也能明显的看出差异来,比如技工院校招收的生源,可以分为城市的学生与来自乡镇的学生。从两者生源日后学习中可以看出,城市的学生基础好于乡镇的学生基础,且在教学中,接受能力也是有所差距的。
二是技工院校办学模式。技工院校与普通高中学校相比,其单一性的教学内容、不灵活的教学方式均被体现出来了。另外,应增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创新意识,原有教学方式上还采用传统的拿课本直接讲授或者多媒体授课,学生的兴趣不强,所以导致课堂教学质量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结果。
在准备教学任务时,技工院校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英语传统教学方法应适时改变、适当的添加一定的挑战性的、与工作紧密相连的具体实例学习任务。因此,英语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明显落后,虽然,英语教师本身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层层筛选,走到了教学的工作岗位,但不汲取新鲜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会是我们技工教育原地踏步的。
二、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1.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正确认知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英语学习质量一个值得我们创新和实践关键所在,现在普遍使用的是任务教学法,被各大技工院校广泛使用的方法。技工院校的有自我独特办学优势,可以根据所处的地域优势创办专业,设置具有自身特色专业课,为当地经济输送专业型技能人才。始终提倡的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大部分教师对改革理念掌握不明了,吃不透改革内涵,未能形成对英语教学正确认知。
主观意愿决定行动能力, 因而实现英语教学正确转变,是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师树立良好职业观,学习科学理论管理。对当前学生英语能力进行清楚的认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合理培养方案,形成精准定位,而不是“拿来主义”,不假思索的将原有模式照本宣科。
2.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
步入技工院校的学生,其定位目标很准确,立足于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寻找合适自己的企事业单位。但在就业压力的这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将精力与时间放到专业课和实践课中。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是它也是片面的。基础课中的英语学习往往被忽视了。身为技工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清晰认识到,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英语学习氛围的重要性。不能过于依赖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枯燥知识的教学,而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兴趣导向的英语学习环境,消除其对于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减轻英语教学的压迫感。[2]
引入新形式进行教学,现阶段技工院校的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学校选择符合技工院校英语教学APP,利用英语教学APP这个平台,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但布置的任务量不宜过多,使用学生始终有英语学习氛围,间接的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实用性。教师在英语教学APP的另一端,对学生提交上来的学习材料,逐一进行批改,第一时间掌握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不断调整英语教学APP教学内容。
适当将英语教学引入新环节,不再让学生学习“哑巴”英语。例如:阶段教学中采取学生一分钟英文小演讲,学生首先要利用课余收集英语材料,从收集的材料中选择符合自己在这一环节的素材,然后进行反复练习,从而达到理想效果。或者布置工作情景剧,教师首先布置工作任务,将工作环境中的环节讲授给学生,学生按学习小组完成此项任务,小组能的成员各司其职,将每个角色完美呈现,教师及其他学生按事先制定评分量化细节,进行打分,从中掌握每组学生展现英语薄弱环节,以便后续进行针对性补强。
3. 健全评价机制
技工院校需要继续完善英语教学中的评价机制,不单一的以节课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尝试着构建多元的评价机制,近而保障英语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细分行业和企业等多方对用工需求,依据需求制定教学内容,综合完善评价体系,打破传统的单一评价模式,保障英语教学的使用性。
三、总结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做好技工教学每一环节,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有的放矢,学以致用,增强技工教育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的信心与能力.逐步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创新,适当提高英语的教学实效性,结合技工教育的自身特点,探寻技工英语教学与学历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摒弃传统技工教育中的教学模式盲目教学的误区,以改变现存的教学问题,从而满足用工企业的要求,培养出更符合现今社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盖永娣.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讨发明与创新[J] 职业教育 2020-07-30
[2] 王东.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的针对性解析[J] 职业 2019-06-15
作者简介:杜晓明(1968-),男,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高级讲师,邮编:150050,研究方向:职业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