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侯术霞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十八小学,024000

摘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整个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很多教师对计算教学的认知不够深刻,对计算与数学知识探索、数学思维形成之间的联系不太了解,致使小学数学计算教育质量一直得不到突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要逐渐认识到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上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为计算失误带来的挫败感。
关键词: 创新教育;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数学问题中,计算的占比很大,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计算能力是基本的数学能力之一,是学生未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低年级是养成学生数学习惯的重要阶段。

一、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用到数学计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个国民都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这对于发展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可以有助于他们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思维方式,还能够为他们在社会中更好地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强大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就需要关注他们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善于灵活运用多向思维解决问题,并将其发展成为长久的优势。除此之外,数学学科注重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记忆和理解能力都是培养计算能力所必备的,比如小学时期通过背诵九九口诀表等方式,在背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因为计算能力是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直接关系到学生后期数学学习的成效。在小学数学中应持续加强数学习题的计算训练,推动计算教学的高质量开展。计算教学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计算能力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多渠道思考和解决,学生在计算学习中还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反向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这两种能力相互影响和促进成为学生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关键。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同样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在学生的每个阶段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像游戏课堂、故事导入教学、组织计算竞赛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展计算教学。

例如,在进行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就可采用将生活实例运用到教学中的方式,在课堂上构建真实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认知加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比如设置购物场景,教师可以将一些实物摆放在讲台上,将物品的价格标注出来,教师作为老板来引导学生购物:同学们,你们手中一共有两百元,现在可以在我这里买你们喜欢的东西。同学们纷纷被购物活动所吸引了,在购物的过程中,通过计算购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在趣味性十足的环境认知计算的内涵,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采用讲解例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讲解例题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对例题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发现例题中的计算规律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巧用例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计算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但单纯的例题教学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要把例题讲解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知识之上,通过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猜想来提高学生分析例题的兴趣,让他们在猜想过程中不断掌握计算规则之间的联系,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构建例题,以一位数之间的乘法与加减法转换知识为基础让他们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编题目,然后互相做题,通过计算方法的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进而感受计算方法之间的规律和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三)加强规律探索,提高计算能力

要想通过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主动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法则的规律,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欲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索,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是一个严谨和科学的过程,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例如好的审题习惯、做题态度等,在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错在何处,让学生从错题入手,主动总结错因,从而形成严谨的做题态度。

其次,构建良好的探究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构建探究式课堂氛围,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例如,通过合作方式营造课堂探研氛围,让同学们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在不断交换思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计算法则的内在规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也会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都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供学生探索,让基础差的同学感受到探索成功的成就感,让基础好的同学更好地发展数学思维,借此提升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其次,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因此,要注重提高计算机应用的可操作性,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要,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丽.小学数学计算方法的培养与创新[J].新课程(小学),2018(12):136.

[2]黄荣.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探析[J].读写算,2018(32):184.

[3]杨志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