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刘淑珍

隆昌市黄家镇中心学校,642150

摘要: 小学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奠基作用。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样、趣味、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帮助其夯实数学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
DOI:10.12721/ccn.2023.1570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表现于学生优秀的数学成绩中,更关系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进步。如何改进和创新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优化学生计算能力。

一、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矫正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题目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若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不足,则无法在解题过程中对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加之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基础运算能力不足、计算练习时长不足、缺乏科学计算与练习指导方法等不良现状,以上种种因素都给数学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教学难度。其次,基础计算能力的构建,可使学生拥有清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独立制定可行性策略的意识,强化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新课标的推行给义务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愿景,要求教师将精髓与学生之必需的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的授予更加贴合学生的渴求,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程度展现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之中。唯有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不断兼顾到曾被自己忽略的知识点,学生的计算失误率才会逐渐降低。这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高年级矫正计算错误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趣味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计算热情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首先要调动他们的计算热情,确保各种计算学习活动可以有序、高效地推进。为此,教师应该设计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感知到数学计算的快乐,并愿意聆听老师的指导,积极学习计算的相关方法与技巧,从而持续性地提高计算能力。在设计趣味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例如,童话故事、游戏元素、生活元素等,尤其是应该将计算题目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快速拉近学生与计算习题的距离,调动其计算兴趣,还能使其主动结合生活经验去理解题目,开动大脑。

(二)发现隐藏信息,在洞察中锻炼思维

存在隐含条件的小学数学计算题目难度更大,使学生对其展开计算,更容易锻炼其计算与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除结合教材基础例题、设计常规习题并进行计算教学外,还可以在计算教学活动中,特设一些具有隐含条件或隐含问题的题目。

(三)借助演示,量化计算算理

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的计算现状开展合理的引导和过渡,帮助学生灵活地理解和量化计算算理。小学生的思维活泼,看待事物与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与教师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亦是学生对数学算理具有较大理解偏差的体现。为了保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扎实而富有条理性的,教师可以将简单的算理作为教学切入点,借助类比等形式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计算情境,实现计算算理的输出,并在引导中帮助学生逐步揭示出算理的真实面目。这种细致的辅导过程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算理的目的性吸收,学生不仅清晰认识到哪类问题可以将此算理作为计算的依托,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将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升,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精准。伴随着学生对计算算理的量化能力越来越强,学生处理难度递增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实现计算思维可视化

在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时,要求学生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如果没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则学生在学习和计算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对计算能力的发展有诸多不利。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帮助下,努力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可视化。在此基础上,学生更易掌握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过程,感知到计算的魅力。

(五)设计习题,促进思维创新

创新是现代化人才的号召,因此学生从小开始,就应训练创新思维能力。将此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主设计习题,使其既是计算的参与者,也是算式、问题的设计者。以《正比例和反比例》一课为例。在计算教学中预留“生师互动”“生生互动”时间,学生自主设计“解比例”“150g盐水里含有20g盐,水和盐的比例是多少”“如表1,如果m和n成反比例,○处应该填的数字是多少”等问题,邀请其他同学或教师作答,尽显创新学习思维。而在被邀请人结束计算后,学生批改其答案,出示预先设计的计算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可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六)注重总结,深化计算思维

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就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对计算训练的探究热情。这不仅能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注重培养计算习惯,形成良好的计算意识

小学计算教学中,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殊性,如何让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可以神情专注与分秒必争是一大关键。另外,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速度快,还要确保字迹工整,并且要应用好自己的智慧。针对于此,教师应该意识到一点,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和习惯,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计算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培养,让学生在内心有正确的计算意识。为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审题,按照既定的计算规则做计算题。

总结:综上所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十分重要,教师要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其视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须创设符合学生计算认知的具有趣味性和引导性的计算错误矫正学习情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深化学生数学思维、强化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