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张建萍

略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724300

摘要: 数学本来就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的课程,由于不像其他课程一般单靠学生自身理解就能够学习,因此直接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困难。一名出色的老师应该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不同表现形式来呈现自身最后的教育结果。所以,老师们应该学会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数学学科知识和兴趣教学方法结合,从而抓住机遇运用趣味教学方式并使之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为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及其有关知识的正确运用,所以教师们应使学生充分地接触和喜欢这些方法。
关键词: 兴趣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从学生主观的角度来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带动其学习成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展开系列性教学,从而使教学更加顺利。当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习惯逐渐养成,教师就能从学生兴趣培养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的新思路。

一、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想要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持续提高,必须保证师生关系的和谐友好,教师应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数学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要保持亲和力,懂得鼓励和关心学生。兴趣教学法在促进师生关系发展方面体现在多种层面。一方面,在课堂上,兴趣教学法能引导学生用心思考、积极讨论、踊跃答题,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另一方面,兴趣教学法通常可以将课堂上不容易理解或不直观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更生动易懂。

(二)有利于巩固教学成果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完成课后任务,而课后任务对于巩固教学成果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完全依赖课堂时间,课后实践对于教学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详细地教给学生,在课后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立足于实

际情况布置实践型作业,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越来越深入。课后趣味实践的难度不能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背离,如果预留的课后任务难度过大,会使学生产生压力和畏惧心理,从而给其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教师要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掌控趣味教学任务的难度。

二、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安排游戏活动

小学生的年龄通常在6~12岁,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难以专一等特点。在以往教学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龄儿童来说,教学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例如,内容枯燥难懂、概念形象不直观。兴趣教学法能让学生放松心态,借助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以《可能性》一课为例。教师在游戏安排方面,可运用“猜数字”的游戏,在若干小球或纸条上写出数字,放在纸箱中,告诉学生不同数字的小球或纸条数量,然后开始猜数字游戏,逐渐引入“概率”的概念,寓教于乐。通过开展“猜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对“概率”的定义有了初步了解,并逐步理解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对数学游戏充满浓厚兴趣,在游戏中懂得勤于思考,从而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二)设置悬念,提出疑问

小学生尚不具备学习自主性,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课程中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同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不断发问并逐个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攻破学习难题。学生敢于提出质疑,证明学生已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把思考的内容分享给同学,针对教学重点与思路提出质疑,对不同的数学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为了体现质疑效果,学生必须深入思考,了解每个知识点,将疑问表达出来,并向教师请教。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拓展教学思路。例如,在《千克和克》的教学过程中,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疑问:“你知道的涉及称重或重量的场景有哪些?”学生给出称体重、超市买水果称重、买蔬菜称重等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问题:“那么重量的衡量单位有哪些呢?”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并不断提出新的疑问。例如“不同材质的物品之间有怎样的重量差异?”“千克与克的换算是否与它们的‘名字’有联系呢?”“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重量单位是‘斤’,它与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在提问互动中,学生始终被问题吸引,会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一步探索学习。再如,在《认位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提问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今天大家回答问题要听我的要求,我说回答问题请举右手,大家就要举右手;如果我说回答问题请举左手,大家就要举左手。”部分学生会好奇,今天老师要强调什么呢?带着好奇心,学生会注意教师提问时要求举的是哪一只手。教师再接着提问:“大家看看小红在小强的哪一边?回答问题的举右手。”很多学生抢着举右手回答。教师将粉笔放在课本上,提问:“大家看,课本在粉笔的什么位置?想回答问题的请举左手。”学生纷纷举起左手。经过这样的提问,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提问后,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也要合理把控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保证课堂秩序的和谐稳定,将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利用起来。

(三)善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概念知识抽象性较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考验。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时面临困难,让很多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多媒体设备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善用多媒体设备,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力,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持续增强数学的文化感染力,通过兴趣教学法展开教学,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

例如,使用多媒体课件能直观地表现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也能利用视频演示的方式向学生生动地展示知识点。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从而深入学习、理解知识点。又如,讲解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应用题描述的情境。如题中描述的是购物打折问题,教师可以用课件呈现购物打折图片。再如,讲解几何知识时,教师的口述学生很难理解,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几何图形的变化逐步呈现。讲解正方体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将正方体的变化逐步呈现出来,枯燥的几何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自然愿意跟随教师的讲解探索正方体面积、体积的运算方法。

三、结语

总之,学生自己也处在数学学习的关键期,所以他们愿意做一些活动和一些有趣的项目。而且他们的思维也相对来说较为单纯。所以,准确利用兴趣教学法,推动数学知识的提高。采用兴趣教学法需要老师们抓住机会地将其渗透到课堂教学,使其充分地接触这些教学手段。所以,老师们应该懂得把学生的好奇心与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方法结合起来,从而抓住机会地采用兴趣教学法并使之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而兴趣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必将给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新的生命力,并促进了他们迅速成长。

参考文献:

[1]曾晓娜.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教育,2016(13):00142-00142.

[2]王立春.兴趣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0(1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