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话题,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生产与在生产的结果,是一种现代性社会文化现象的产物,强调“地方”的“异质性”。文化旅游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产品,并不是完全的“人造物”,而是要基于地域特色的文化下、结合特定的旅游场景下的产物。在旅游凝视的理论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1]。这一视角强调,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凝视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观看,更是心灵与文化的对话,是情感与记忆的交织。因此,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深刻洞察游客的心理需求与审美偏好,将游客的体验置于核心地位,通过创意设计与科技手段,将静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互动、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需围绕“文化活化”与“体验创新”两大核心策略展开。只有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不断创新产品形态与体验方式,才能打造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
二、文旅产品开发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文化旅游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
在《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中分析202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接近4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9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40%。文旅行业在2023年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2023年,我国涉及到的文旅相关项目数量达到了3872个,这体现了文旅市场的活跃度和行业参与者的信心[2]。
而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中,文旅产品的开发极为重要。对于旅游产业经济而言,文旅产品的开发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经济的升级和转型。通过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一些传统行业可以借助新技术、新手段焕发新的生机。比如,传统的手工艺品可以通过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成为备受欢迎的文创产品;传统的农业和渔业也可以与旅游相结合,发展成为观光农业、渔家乐等新型业态。这些升级转型不仅提高了传统产业的附加值,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旅游凝视下文旅产品的开发路径
(一)建设文化资源为根本的文旅产品价值体系
在旅游凝视的深刻洞察下开发文旅产品,不仅是对地域文化、自然风光等资源的巧妙融合与创新呈现,更是构建文旅产品价值体系的核心要义;可以以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建设文旅产品价值体系,必须紧密关注时代变迁中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消费习惯以及社会热点议题,确保文旅产品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并引领市场需求。
在文旅产品的开发下,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结合当地的历史脉络、民俗风情、艺术传统等,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有效的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还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要注重文旅产品的创新性和互动性。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文旅产品的趣味性和参与感,通过VR/A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促进游客之间的交流与分享等,都能有效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文旅产品的开发中,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控制游客流量、推广绿色旅游理念等,保障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还能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挖掘旅游凝视下地区文旅产品的产品属性
在旅游凝视下开发文旅产品,挖掘其产品属性是确保产品成功与吸引力的关键,挖掘产品属性需要结合文化产品属性开发路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历史悠久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独特的民俗活动或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开发文旅产品时,应深入挖掘这些文化符号的多元性,通过故事化、场景化等方式展现其独特魅力[3]。例如,可以围绕某一历史遗迹开发系列研学游产品,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另外,文旅产品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观光形式,而应结合时代性、发展性和多样性,开发出多元化的产品类型和体验方式。比如,红色革命旅游、养生旅游、亲子游、文化节庆游等。通过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资源并不等同于旅游资源,只有经过提炼和活化,才能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文旅产品。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地区文化资源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评估,提取出具有旅游吸引力和开发价值的部分进行重点开发,注重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通过创意设计和现代科技手段,使其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游客;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卖点的文旅产品。
(三)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方式的文旅创意型人才
人才是推动文旅产业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因此,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在人才的培养中,高校与文旅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在文旅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市场需求,提升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海外研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可以与国际知名高校、文旅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文旅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等,提升我国文旅创意型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在政策的发展中,可以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文旅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如提供资金扶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在文旅产品开发、创新创意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方式的文旅创意型人才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跨学科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校企合作与产业对接、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等。培养相关人才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文旅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文旅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旅游凝视的理论出发,文旅产品的开发对于文旅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而在文旅产品的开发中,要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的特点开发,让文化旅游产品成为承载地方文化符号的物品,成为游客凝视的焦点,更好的加强游客对地方文化的认识与解读。文旅产品作为文化旅游中凝视的对象、视觉消费的地方,有一定的独特性,未来在文旅产品的产出中,可以结合社会人口学的理论、旅游行为学的分析,对文化旅游产品的产出进行改造,让文化旅游产品成为游客凝视的焦点,同时也可以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性产物。
参考文献:
[2]梁莹.凝视理论下文旅类官媒旅游直播内容生产研究——以"贺局长说伊犁"为例[J].漫旅, 2022(4):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