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数学因你而精彩——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肖宏翔

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第二中学 245600

摘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新时代教育背景,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积极探索更为新颖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以此顺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而当今社会,我国科学技术不断高速发展,在各阶段教育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众所周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含有大量抽象性理论与知识,难以被初中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当数学教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会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义加以明确;其次,提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实际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3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数学占据了整个初中教育体系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令学生与教师头疼的一门学科,其包含大量较为抽象性知识,而初中学生因年龄较小,抽象性思维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他们通常对数学学科中较为抽象性概念的理解仅仅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理解与掌握。而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以网络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被逐渐应用至各阶段教育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其能将较为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转换为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此外,数学教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还可大大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为高效课堂构建创造条件。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相较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应提升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率,以此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时,可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图片、视频及音频等功能,向学生直观展示具体教学内容,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深化学生对抽象性数学知识的理解,大幅度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全面发展;其次,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抽象且复杂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师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打破以往较为沉闷的课堂氛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从而建立良好师生之情,为顺利开展各项教学环节奠定坚实基础;最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能将较为抽象性且复杂的数学概念与理论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进而强化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也能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思考与分析,以此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1]。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际应用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为学生创设相应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其兴趣爱好等,设计一个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案,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教师教学质量。例如,初中数学教师教授学生“随机事件”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必然发生事件、不可能发生事件以及随机事件的特点,强化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可在课堂教学前期阶段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双色球转动视频,以此将学生注意力转移至教学活动中,当每一个球出现时,学生会初步了解随机事件概念;然后,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应教学情境,将事先准备好的笔筒和七个形状以及大小都相同并标注1~7序号的纸签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依次进行抽签,每次抽取之后再将其放回原来位置,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随机事件发生,向学生提出抽到序号有几种可能结果?有可能抽到序号为0的纸签吗?有可能抽到序号为4的纸签吗?通过这样的数学问题,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入理解必然发生事件、可能发生事件与不可能发生事件的数学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2]。

突破教学重难点,直观呈现数学知识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内容涉及广泛,学生很难对其进行透彻理解。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将较为抽象且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为易于学生理解的图像和视频,以此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大幅度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初中数学教师教授学生“轴对称”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对称图形以及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线段垂直平分等数学概念,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性质,并让学生感受对称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较为紧密的联系,可在课堂教学前期阶段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轴对称图形直观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使学生感受具备这一特点图形的美,然后再通过互联网搜集轴对称剪纸艺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制作成视频为学生播放,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发现这些剪纸艺术的相同特点,深入理解平面图形沿直线对折,可将直线旁两部分图形完全重叠,进而掌握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的数学概念,并明确这条直线称之为对称轴;在课堂教学结尾阶段,数学教师可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以此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大幅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真正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构建[3]。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由于教材内容过于局限,学生数学思维难以得到良好发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资源,对数学知识进行相应拓展与延伸,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自身数学知识储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例如,初中数学教师教授学生“几何图形”这一课程内容时,可在课堂教学前期阶段,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几何图形,以便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初步了解与认识;在这之后,可为学生展现几何图形内部结构与横切面,使其深入掌握几何图形整体,这样能够弥补数学教材欠缺的知识,并且还节省了大部分教学时间,又将教学难度降到最低;在课堂教学结尾阶段,数学教师可为学生拓展与延伸相应数学知识,使其对数学典故及数学家进行深层次了解,感受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精神,利用有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探索与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而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为其日后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深化学生对抽象性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转换为易于学生理解的形式,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或是动画模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将数学知识简单化,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燕兰.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文库,2022(12):106-108.

[2]叶琛.数学因你而精彩——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9(35):7.

[3]张永林.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策略[J].考试周刊,2017(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