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陈彦彦

山东省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262200

摘要: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其成为被动接受者。然而,问题导学法却能够改变这种传统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导学法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5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将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方法,以期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促进学习。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学法的基本原则是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知识点和概念,提出推理的步骤和策略。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探索和讨论,找到解决方案。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第一,问题导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意愿。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追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积极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第二,问题导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导学,学生被鼓励思考问题的原因、策略和解决方案。这样的过程促使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分析和归纳等思维方法,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问题导学法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相互分享思考和解题的想法,进行讨论和合作。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互相学习的意识。第四,问题导学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和知识结构。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思考,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定义、性质和应用。通过自主整理思路和逐步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构建起扎实的数学知识结构。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

当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以平均数的概念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1.小明家一周的花费分别是100元、150元、120元、80元和200元,请问他这一周的平均每天花费是多少?2.如果一个班级中2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分别是90、85、95、80、70,求全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3.假设一个人每天早上都跑步,每天跑的距离分别是5公里、6公里、4公里、7公里和7公里,请问他这五天的平均每天跑步距离是多少?通过这种问题引导,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将给定的数据进行求和,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平均数。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触发对平均数概念的思考,逐渐理解平均数是总数除以个数的概念,并学会运用相应的计算方法。通过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获得的知识更易于理解和记忆,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解决问题的启发性引导

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解方程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设立方程来寻找未知数的值。例如,问题可以是:一个长方形的长是未知数x,宽是2,面积是10,问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将问题描述为一个方程:x*2=10,然后通过解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x的值。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启发。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何表达问题中的关系,是否可以设立一个方程来表示关系,以及怎样继续使用代数运算来求解等。通过启发性引导,学生被鼓励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例子和练习,以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方法和策略。

(三)学生合作探究

通过合作讨论和思考,学生能够相互促进、交流解题思路,并集思广益。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题方法,合作讨论可以让他们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这种合作探究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任务,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小组的进展,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答过程,以促进全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深化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通过延伸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拓展所学知识点的应用范围,发现知识的更多维度以及潜在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延伸问题:如果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个单位,求其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通过运用勾股定理,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应用于求解对角线的长度,拓展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延伸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学生需要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延伸问题。这样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探究数学背后的规律和定理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来发现数学几何规律。教师可以通过给定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例如,在学习正多边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边长的正多边形,让他们发现边长与角度、对称性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可以逐渐发现规律,并通过推理和证明来进一步验证和加深理解。当学生从观察中获得了一些初步的发现和推理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总结。通过比较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属性,学生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数学规律。例如,在比较不同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关系时,学生可能会发现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以及角度和边长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意愿,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和深化知识的应用与拓展,问题导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晶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30):72-73.

[2]史欣欣.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9):26-28.

[3]沈海山.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8):32-34.

[4]于国玲.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苑教育,2022,(28):34-36.

[5]李丽坤.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学苑教育,2022,(2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