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曹茵茵

江西省婺源县朱子中学 333211

摘要: 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手段,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功地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改变”生活,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切实发展。初中是奠定学生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主动学习,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研究,并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36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双减”改革的持续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基于“双减”背景下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基于各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情况,适当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模式,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将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减轻学生的负担,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首先,生活化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教学资源,让数学课堂出现更多生动、具体且贴切的事例,这些事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面对新知识和新问题能够“有话可说”。其次,生活化教学法打破了以往教学设计的缺陷,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性,让课堂焕然一新,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之火就此点燃。

(二)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与小学相比,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难度有所增加,抽象性特征更为突出,导致学生的学习活动受阻,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概念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容易掉队并丧失学习信心。究其根本,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初中数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通过科学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知识概念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将所熟悉的具体生活情境与抽象的数学概念相关联,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搭建有效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轻松,推动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巧用生活案例,感知知识形成过程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表明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即将生活中的资源合理引入课堂,实现与课堂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和谐、熟悉的氛围中探索和应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以体现学生的主体优势为出发点,致力于从现实生活中认识数学价值。对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巧妙地对生活案例加以运用,并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产生更深入的认知和感受,从而达到强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选择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案例,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索。以“果农售卖苹果”的事件为例:在与供应商交流的时候,当地物价部门有明确规定,不得低于4元每公斤,但是也不能超过10元每公斤。从目前的市场行情而言,如若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设置最高价格销售,那么每天能售卖40公斤,单价降低1元的时候,销售会多3公斤。整个销售活动中,日均成本达到2000元,若想确保日均销售收入达到800元,那么应该如何定价?在这样的生活案例中包含了数学方程的知识点,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和交流,试着得出正确答案。假设将单价定为x元,则是x[40+3(10-x)]-2000=800,解出x就能得出单价。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生活案例为出发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展开综合论述,让学生在探讨案例的过程中形成正确认知。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也能在具体的生活中深入、全面了解数学知识,实现二者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寻找和发展,形成高效学习的良好局面。

(二)设计实践作业,切实发展应用能力

作业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也能够向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对症下药”。然而,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践类的作业少之又少,导致学生会做题却不会应用的现状。而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驱动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让作业布置体现更多的生活元素,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以《图形的相似》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学生学到了有关“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其中一小节为“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针对这一节,教师可以将其设计为学生的“课后小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校园里的旗杆,将测量方法制作成PPT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与讲解。有的小组利用影子原理,一名同学站在旗杆影子的顶端处,另一名同学测量该同学的身高和影长,还有一名同学测量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有的小组利用标杆,在负责观测的同学与旗杆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适当的标杆,该名同学对自己的位置进行调整,当旗杆顶端、标杆顶端与该名同学的眼睛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其他同学测量观测者所在的位置分别到旗杆底端和标杆底端的距离,观测者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及标杆的高。还有的小组利用镜子的反射,在观测的同学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将一面小镜子放平,并在镜子上做记号,观测者看着镜子前后移动,做一个标记。当各小组完成汇报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了作业设计类型。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兴趣生成

生活情境的构建可以方便教师将学生顺利带入对应情境内,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难度系数不断增加,教师也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设置对应的生活情境,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合理划分。生活情境的构建以再现真实场景为重点,通过模拟与分析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探索中。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模拟现实生活,而是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探索,合理分析问题,为构建生活化数学情境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学生从多个方面理解和认识数学概念。例如,在《正数和负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和现实生活相关的知识点,如今天温度最高是+10℃,哈尔滨的最低温度是-3℃等。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生活情境的设置需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状况,鼓励学生从情境中思考、探究,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科学指导对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具有很大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应用应该取舍适当,避免出现教学极端化的情况,要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都能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这一教学策略真正在实践中发挥奇效。

参考文献:

[1]朱文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2015,(33).121-121.
[2]邱金繁.高中数学生活化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高考.2023,(3).141-143.
[3]李志恒.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