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探究

林声威

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

摘要:
关键词: 城市园林景观施工;道路绿化;养护管理
DOI:10.12428/zgjz2025.08.18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城市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园林景观施工和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功能和效果的发挥。因此,加强对城市园林景观施工和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意义

1.1提升城市形象

精心打造的园林景观和养护得当的道路绿化能让整个城市焕发生机与活力。它们就像城市的绿色名片,用自然之美传递城市品格。绿意盎然的街道、造型别致的景观小品、四季变换的花草树木,共同编织出独特的城市风貌。这些绿色元素不仅能给予市民视觉享受,还能让外来者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与品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城市口碑。良好的景观形象会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带动旅游发展和商业繁荣。

1.2改善生态环境

植物是城市天然的空气净化器,通过叶片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新鲜氧气。茂密的树冠能有效遮挡烈日,降低地表温度,形成舒适的微气候。绿化带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减轻雾霾影响。植被覆盖还能吸收噪音,缓解城市喧嚣。在雨季,植物根系能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预防内涝。这些生态功能让钢筋水泥的城市也能呼吸到自然的气息。

1.3提供休闲空间

城市中的绿色空间是人们放松身心的最佳去处。清晨可以在这里晨练,午后能在树荫下小憩,傍晚可与家人散步闲谈。这些场所无需消费就能享受,让各年龄段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这样的绿色空间提供了重要的缓冲地带。人们在这里交流互动,邻里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无形的社会价值,对建设和谐社区有着深远影响。

2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方面

2.1.1规划设计不合理

当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设计人员往往过分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功能性。许多项目未经充分调研就仓促上马,设计方案脱离实际地形地貌特征,不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植物生长习性。例如在北方地区盲目引入南方树种,结果难以越冬。有些设计过度追求"高大上",造成后期维护困难。设计风格与城市文脉脱节,千篇一律的模版化设计导致城市特色缺失。规划阶段缺乏公众参与机制,未能充分听取居民实际需求。

2.1.2施工质量不高

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普遍不完善,许多项目为了赶工期而牺牲质量。常见问题包括土壤改良不到位、苗木质量把关不严、栽植深度不合理等。硬质景观施工中,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如基础处理不达标、铺装材料以次充好。水电管线预埋不规范,后期维护困难。施工过程中缺乏专业监理,质量检测流于形式。部分项目竣工验收把关不严,把明显不合格的工程交付使用,导致后期维护成本大幅增加。

2.1.3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园林施工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一线工人大多为临时工,缺乏正规培训,对施工规范不了解。技术人员比例偏低,难以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指导。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对园林工程的特殊性认识不够。劳务分包现象普遍,层层转包导致施工标准难以落实。工资待遇偏低导致人员流动性大,难以形成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2养护管理方面

2.2.1养护意识淡薄

城市绿化"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管理部门认为绿化只要完成种植就大功告成,对后期养护重要性认识不足。市民爱护绿化意识不强,随意践踏绿地、折损花木的行为屡见不鲜。单位附属绿地管理责任不明确,形成管理盲区。养护工作缺乏考核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媒体宣传引导不够,全社会尚未形成爱绿护绿的氛围。突发性灾害应急机制不健全,极端天气后绿化恢复不及时。

2.2.2养护技术落后

当前绿化养护仍停留在传统经验型阶段,缺乏科学指导。浇水施肥全凭感觉,不懂得根据植物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来作业。病虫害防治方法单一,仍以化学防治为主,不懂得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修剪技术不规范,常常破坏植物自然形态。土壤改良技术缺乏,导致植物长势衰退。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缓慢,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缺乏系统的植物生长监测体系,难以及时发现问题。专业技术培训不足,养护人员知识更新滞后。

2.2.3养护资金不足

绿化养护经费普遍捉襟见肘,在财政预算中所占比例偏低。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重复投入和浪费现象。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本参与度低。养护设备更新缓慢,机械化程度不高。养护人员编制不足,工资待遇偏低,难以吸引专业人才。应急资金储备不足,遇到自然灾害时应对乏力。资金分配不合理,重主干道轻背街小巷。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养护标准难以持续提升。资金使用缺乏监管,存在挤占挪用现象。

3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改进措施

3.1施工方面的改进措施

3.1.1加强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环节需要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充分论证,将生态理念贯穿设计全过程。设计前应开展详细的现场调研,准确掌握当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和水文状况等基础数据。方案设计要尊重地域文化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标准化模式。引入公众参与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见,使设计方案更贴近民生需求。注重植物配置的科学性,优先选择适生乡土树种,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规划方案应具有前瞻性,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考虑后期养护管理的便利性。建立设计方案评审制度,邀请行业专家把关,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运用BIM等数字化技术进行模拟验证,优化设计方案。

3.1.2提高施工质量

在施工质量管控过程中,必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管控网络。建立从项目负责人到一线作业人员的质量责任体系,实行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工作机制。编制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管控实施细则,针对土方工程、绿化种植、铺装工程等不同分项制定差异化的质量标准和控制要点。实施原材料源头管控,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确保各类建材和苗木符合设计要求。强化过程质量检验,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开展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活动,针对常见质量问题制定预防措施。组织质量专项巡查,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质量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到位。开展质量创优活动,树立质量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质量文化建设,营造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推行质量风险预控管理,提前识别质量风险点并制定防控措施。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质量问题实行倒查机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引进先进的质量检测仪器设备,提高质量检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解决现场质量问题。实施质量追溯制度,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可查询、可追溯。加强质量档案管理,确保质量记录完整规范。开展质量经验交流活动,促进质量管控水平共同提升。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将质量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

3.1.3强化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水平提升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业管理人员。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和资源配置。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加强施工进度动态监控,建立进度预警机制。推行信息化管理,利用项目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定期协调会议制度。注重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持整洁有序的作业环境。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重视施工人员生活保障,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开展管理创新,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方法。建立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激励管理效能提升。

3.2养护管理方面的改进措施

3.2.1增强养护意识

养护意识提升需要开展系统性宣传教育。制定全方位的宣传计划,利用多种媒体平台传播绿化养护知识。组织专题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绿化养护的关注度。开展社区绿化教育活动,培养居民的爱绿护绿意识。建立绿化养护志愿者队伍,引导公众参与养护实践。在学校教育中增加绿化养护内容,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建立绿化养护示范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公众监督机制,设立绿化问题反馈渠道。表彰先进养护单位和个人,树立正面典型。将绿化养护纳入文明创建考核指标,形成激励机制。开展养护技能竞赛活动,提升行业社会影响力。建立绿化养护成果展示平台,增强公众获得感。

3.2.2推广科学养护技术

科学养护技术的推广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实施路径。技术支撑体系的搭建应当从组织架构、标准规范、装备升级、信息化建设等多个维度同步推进。专业技术团队的组建需要涵盖园林、土壤、植保、机械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形成跨学科协作机制。养护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要遵循行业规范与地域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制定适应不同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和立地环境的差异化标准。现代化养护设备的引进应注重前沿技术与实用性的平衡,既要考虑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要保证设备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智慧养护平台的建设应当实现养护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包括资源调度、作业监管、数据分析等核心功能。精准养护技术的应用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机制,通过土壤墒情、植物生理指标等数据采集,为养护决策提供依据。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要因地制宜,结合微灌、滴灌等先进技术与传统灌溉方式优势。在植保领域推行综合防治策略,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科学控制化学药剂使用量。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建立持续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技术交流等形式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技术创新机制的构建要促进产学研协同,搭建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的桥梁。效果评估体系的建立应当注重量化指标与质量评价的结合,形成动态优化的闭环管理。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推广模式,实现养护技术从标准化到精准化的全面提升。

3.2.3加大养护资金投入

养护资金保障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将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基本养护需求。建立养护经费增长机制,与城市发展同步提升。推行养护定额管理,科学确定资金需求规模。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养护资金监管制度,提高使用效益。设立专项应急资金,应对突发养护需求。创新养护资金筹措方式,如绿化认养等。建立养护成本核算体系,优化资金配置方案。推行绩效预算管理,将资金拨付与养护效果挂钩。加强养护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立养护资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开展养护资金使用效益评估,不断改进资金管理。探索建立绿化基金,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结束语

城市园林景观施工和道路绿化养护管理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目前在施工和养护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规划设计、提高施工质量、增强养护意识、推广科学养护技术和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和道路绿化的水平,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美丽、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应进一步重视城市园林景观施工和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1]杨艺冬.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的探究[J].散装水泥,2025,(01):231-233.

[2]尚冬青.探究城市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管理[J].中华建设,2025,(02):48-50.

[3]周义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园林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21,18(34):18-20.

[4]程谦,靖森,李莎莎.城市园林景观施工管理与道路绿化养护[J].砖瓦,2021,(11):81-82.

[5]王永杰.探析园林景观的设计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J].当代化工研究,2020,(24):155-156.

[6]陆丽娜.探析园林景观施工与道路绿化养护[J].现代园艺,2020,(04):153-154.

[7]程敏.景观园林设计与施工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探究[J].农家参谋,2017,(15):196.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