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资源分布不均
在课程设置上,每周至少有4-6节化学课,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上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数据,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让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化学现象的习惯,为学好化学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很多农村地区初中学校由于缺乏化学仪器、实验药品等,导致很多实验无法开展。例如我校的许实验仪器和药品都是2008年普及实验室的时候购买的,2015补充一部分至今就没有新添药品,有许多药品都以经过期,所以只能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学生只是凭借教师的描述进行想象,使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没有落到实处,学生无法真正观察化学现象,对于很多化学概念、化学现象不能理解,影响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得不到有效落实。
2、师资力量落后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讲授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农村初中学校,化学学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调动比较频繁,在农村的许多教师通过遴选或调动到县城学校,导致农村中学缺少专职教师,甚至有的科目的教师一个都没有。只能去请代课的教师,也是影响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少专任教师,化学学科只能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来“客串”。这些教师虽然也是教育类专业,但是毕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化学知识体系,有些教师甚至是边学边教。教师没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甚至连一桶水都没有,学生哪里会有一碗水? 代课教师由于没有经验,导致教学下滑等现象,教学成绩提不上去。
3、教师观念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农村学校教师观念落后、陈旧。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就是好老师,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的讲授,加大试题训练。同时,在当下许多学校考核只重视分数而忽视学生全方位科学素养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师重复训练,做题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时唯恐学生没有掌握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讲个不停,教师俨然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农村学校初中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策略
1、夯实基拙知识
夯实化学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化学学习,脱离化学基础知识,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便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当始终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化学基础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讲深、讲透知识点,让学生内化吸收,从而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学科有很多专业术语,学生接受起来有些困难,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用顺口溜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开展基础知识有奖竞赛,激励学生牢固掌握化学概念。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习得化学知识,还能让学生明白原来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如此紧密,进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因此,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但是从目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教材内容为主,没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容过于狭隘。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课的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化学知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其进行针对性的探索。
以“燃烧的条件”一课为例,学生从之前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氧气集中的地方可燃物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得就越旺。这时,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出了一个让他们陷入沉思的问题:“蜡烛的火焰为什么容易熄灭?”学生思考后,就能从中发现另一个影响燃烧的条件。
又如,教学“溶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漂洗时是用大量水一次漂净还是用少量水多次漂净?”这一问题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应用新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家里全自动洗衣机工作的原理,发现不同洗衣模式下不同时长的洗衣有何不同,进而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实验教学
在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习除了需要学生记忆化学元素、化学方式等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教师将知识点应用于实际中,结合学生在学习化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理解不同化学元素的特点和性质,逐步提高自身的化学素养。
以“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先为学生播放了与氯化钠有关的视频,然后与学生共同回顾以往的知识点,以此来引出如何去除严重难溶性杂质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自主观看溶解与过滤相关的视频,再次复习实验的操作步骤。在课堂上,教师还给学生们演示了蒸发操作,重点讲解了本次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记录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实验现象。这样,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还要在化学教学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重视教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让学生从中习得更多的知识,不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燕宁.论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3):1-4.
[2]许敏.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