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生法律知识教育及法治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赵彦超

商洛市小学,726000

摘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并结合当前法治意识培养现状,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法治意识,使其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律知识教育及法治意识培养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相关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法律知识教育;法治意识培养
DOI:10.12721/ccn.2023.15709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小学生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更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因此,本研究将从小学生法律知识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创新的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

一、创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通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课前,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制定针对性较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其次,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氛围中。再次,在课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和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最后,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文明礼仪”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设计、安排有礼有仪的生活方案。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新课改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价值,就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尽可能地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1]

例如,在讲解“安全护我成长”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场景:当学生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行驶时,容易遇到一些交通事故。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该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对法律法规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发生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

三、丰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2]

例如:在进行“依法治国”这一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些关于法治方面的书籍或新闻报道等,然后提出一个与法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要依法治国呢?”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知识或案例等,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中强化对“依法治国”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四、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其树立法治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要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然后根据所选的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角色扮演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角色扮演方案,然后由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如在“我们是公民”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3]。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法治意识:(1)模拟法庭审判: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原告和被告,另一组扮演法官、律师等角色。通过模拟法庭审判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法律程序、证据规则、辩护技巧等基本概念,并帮助他们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态度。(2)社区巡逻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警察或巡逻队员的角色。让他们在社区内巡逻,发现违法行为并及时报告给老师或其他巡逻队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警察的工作职责和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公民责任感和法治意识。(3)家庭纠纷调解员: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家庭纠纷调解员的角色。让他们模拟解决家庭纠纷的过程,例如父母之间的矛盾、兄弟姐妹之间的争吵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沟通、妥协等方式解决纠纷,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五、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法治意识的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法治意识的理解。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法治意识的理解。例如,在引导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原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开展一场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参赛人员,然后由教师对参赛人员进行提问,之后由参赛人员进行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原则。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升其在生活中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和教学目标来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石建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 甘肃教育,2022(1):96-98.

[2]曾毅梅.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8):21-22.

[3]陶君仪. 略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2(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