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信息领域,电气自动一体化属于新兴专业,和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但电气自动一体化人才稀缺,无法满足电气自动一体化行业人才需求。依据本学院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提出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对学生动手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开展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属于实践性工作,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然而,中职院校电气自动一体化传统教学模式枯燥无聊,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需要创新中职院校教学模式,在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我国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设置较晚,发展目标模糊。中职院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实践能力。近年来,为解决电气工程出现的实践问题,我国对电气自动一体化人才的需求骤增。因此,需要开展电气自动一体化实践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后及时走上岗位,发挥自身价值。开展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有着较强的实用性。
2 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与教学发展需求不符
在中职院校的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属于重要组成,决定着电气自动专业人才质量。为推动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电气自动一体化人才需求,中职院校相继开设了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但受到办学资源、办学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小,建设时间慢,无法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在电气自动一体化技术领域,科学技术更新快,电气自动一体化实践教学设备更新慢,中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2)电气自动一体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衔接存在不足
在中职院校中开设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主要培养信息处理、实践技术、自动控制等领域的综合型人才,需要中职院校在设置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课程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科学地结合起来。然而实际情况是,中职院校被传统的教学理念约束,仍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并且中职院校对工学结合理解片面,忽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电气自动一体化的学生在学校时期直接参与顶岗实习和一线生产工作,但由于学生缺少专业的理论支撑和辅导,对于岗位工作认知不足,导致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不愿投入到岗位实训中,使培养专业人才方案受到影响。
(3)未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电气自动一体化人才培养与电气企业、社会发展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实施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的方式应符合人才培养定律。此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校企合作是否能够真正得到落实。中职院校在探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中职院校声称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战略,但却未继续跟进后续工作,致使校企合作过于表面化浮于表面。
3 创新改革中职院校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实践的教学策略
自教育改革实施后,我国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有了更严格的标准,需要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结合两者,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加强电气自动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电气自动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学质量、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保证。教学资源能够保证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教学得到有效的整合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使用率。实践教学资源包括理论知识、师资团队力量等,因此只有实施正确的实践教学资源管理模式,才能打破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难点,进而推动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的发展。中职院校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建设,使其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健全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和课堂体系,及时更新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中职院校也应实施开放性教学,将具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教师纳入教学团队,或定期培训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教师,使教师能够开阔视野,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不足,通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
(2) 实施一体化教学
在中职院校中,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未能将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而一体化教学符合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教学规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以职业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从而体现出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应用性。一体化教学能够使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中职院校也可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加速实现教学一体化。
(3)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
在中职院校中,开展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校企合作质量的高低。若校企合作平台未搭建好,则会使改革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浮于表面,无法推动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因此,中职院校改革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转变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积极和企业对接,找到合作着力点,从而推动校企合作,保证校企合作质量。
(4)健全自动化课程体系
首先明确电气自动一体化课堂的思路,电气自动一体化课程涉及知识点较多,教师需要构建完整的课堂体系,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构建课堂体系前,需要梳理电气自动一体化的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教学方案。并且要根据职业需求设置课程,在设置时应保证教学内容符合企业发展需求。按照企业的工作情况构建实践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车间进行自动化操作,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将项目实践作为中心,在设置课程时引入项目课程,以实践内容为课程中心,以基础理论知识为辅导,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开展项目探究。教师在讲解内容时,需要列举对应的技术,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保证;最后设置的课程应满足就业需求,设置课程应和企业需求相对应,保证能够与电气自动一体化工作的职责相符,同时也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中有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结语:综上所述,中职院校要完善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优化电气自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电气自动一体化专业向好发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集中展现了技工院校教学“做中学、学中做、做学结合”的特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课程的构建和教学实施上,其深远意义更体现在:通过一体化课程改革,培养教师队伍的教改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以胜任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促进了学院专业的建设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高淋.中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20(12):296-297.
[2]曾凤蓉,李春花.浅析研学旅行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J].名师在线,2020(14):17-18.
[3]郭豫冀.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9(04):84-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