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作为高中教育的常用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探究能力,有助于其学习创造性的提升。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重视不足,其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加快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设计,以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持续推进,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但因为部分教师尚未明确其内涵以及要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主要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常常会忽略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爱好优势。一方面,很多教师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设计,所以在分配任务时存在难度等级不一、缺乏明确目标、表述不清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同时也会打消其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化学课程的学习效率[1]。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尚未完善,再加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常常只会对小组提出整体意见,评价的针对性相对较差,不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组合群体,巧设学习任务,诱导高效学习
小组合作能够高效学习,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水平、性格等进行综合考量,在优化组合群体的过程中,巧设不同学习任务,满足其学习要求,促进学习积极性,从而保证学习能够高效进行[2]。
例如,在教学《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化学内容时,重点是加深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合作探究,提高对乙醇、乙酸主要性质的认识。故此,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群体分为不同层次,以优势互补为原则进行组合,在科学组建团队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学习任务,如对于学困生,可以让学生就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前置学习,然后围绕此次合作探究主题中所运用的教具,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内容进行前期了解;对于中等生可以让其就实验探究步骤、实验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如:乙醇为什么可以使得铜器、银器变亮?在乙醇氧化生成乙醛的实验中,加热铜丝及将它插入乙醇里的操作为何要反复进行实验?在问题思考,步骤深化的过程中,提高中等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化学思维;对于优等生可以让其就整个实验开展的项目主题、项目内容、步骤、问题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思考分析,优化整合实验步骤,在整体分析的过程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责任意识。然后以合作学习的形式为主,让学生小组就此次实验进行独立探究,在设计不同学习任务,共同探究同一主题的过程中,诱导高效学习,打造高效课堂。
(二)合理设计教学问题,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及质量
教学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情,脱离教学目标的问题不仅无法发挥教学作用,还会影响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进行问题设计之前,教师应掌握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帮助学生明确小组学习目标,并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乙酸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回顾酸的通性这一部分知识,在过程中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并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在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将问题设计得太复杂,各小组的任务较重,那么学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挫败感,进而影响其学习热情。但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须努力思考、探讨便能获得正确答案,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其丧失学习化学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提高题目设计的启发性以及开放性,让小组成员能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讨论,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要为其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使其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以氯气性质及用途相关知识的讲解为例,教师可提前在网络上搜寻相关资料,并设置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分析漂白液的作用原理,并引导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共同完善调查报告,以提高学生的争辩以及思考能力,也可让学生找出与漂白液类似的产品,让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在锻炼其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助于提高其知识掌握程度。
(三)加强合作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
提出教学问题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确保讨论的畅通以及教学的效率。首先,为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教师应注意控制讨论时限,根据问题的难度合理安排讨论时间。同时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前,教师一定要详细说明问题解决的时限,从而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第二,学生要自觉培养时间观念,尽量用最短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第三,课堂讨论不是让学生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教师必须在教室内流动巡视,全程关注学生的讨论环节。教师对于学生不认真解题、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应及时提醒,如果学生讨论过于激烈也需适当压一压,以免影响周围班级的教学。当讨论遇到阻碍时,教师也要适当地调节气氛,避免讨论环节冷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果教师坐视不管,任由其发展,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及时给予其有效的帮助,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以确保小组讨论顺利进行。在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对典型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以加强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四)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不仅能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不断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加快建立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并创新评价形式,可以充分结合教师评价、组长评价、组员互评等多种方式,以促进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教师也可组织学生每月进行一次“优秀小组评选”活动,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学习为例,这部分知识相对零散,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制定一个学习方向,引导各小组按照二氧化碳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等方面绘制知识梳理图,然后贴在黑板上进行集中评价。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以及适当的奖励,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热情。
三、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有助于高中化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因而教师应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了解其实际需要,以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对策,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培养其化学思维。同时教师也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小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提升合作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洁坤,李梓.基于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297-298.
[2]王俊洁,杜俊宏,王重力,等.基于合作学习的翻转课堂在微生物生态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微生物学杂志,2020,40(4):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