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开展途径

姜爱珍

江苏省滨海县蔡桥镇中心小学,2245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们在重视计算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以便在解决学生数学学习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针对这一问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计算教学
DOI:10.12721/ccn.2023.1570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数学是生活的产物,也是生活的产物。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支撑其高效率参与数学知识学习、高质量运用的有效保证。

一、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清晰表达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元素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们可以在生活化事例的指引下参与数学计算,也可以引导学生们用数学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促成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融合,使学生们可以在熟悉的氛围中参与计算。例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走进花果山——1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进行计算试题设计,“妈妈在下班的路上买了10个苹果,在小区门口给了李阿姨3个,请问妈妈还剩几个苹果?”“树枝上有5只小鸟在唱歌,飞走了2两只,请问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而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完《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知识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们引入“小茗同学带着自己的存钱罐去超市买学习用品,橡皮1元,铅笔1元,笔记本2元等……”的生活化场景,使其在观察的过程中,既能够明确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又能够在小茗与售货员的买卖、找零过程中,再一次认识数学计算的价值,获得计算训练。从而借助生活内容将抽象的数学计算和数学数字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以在优化学生计算体验的同时,有效提升计算趣味性,也缩减学生的计算难度。

二、夯实算理知识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数学算理的掌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们只有理解和掌握算理,才能更顺利、更准确地参与数学计算。就此,教师在实际的数学知识教授和计算训练中,也要将具体的算理和计算法则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为学生们详细讲解,使学生们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光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以有效强化其对算理的深刻理解,更进一步推进小学生计算基础知识的强化,为后续更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指导学生们学习“7+5=?”这一类的计算时,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小学生们理解7比10少,计算7与5之和时,可以借助“凑十法”将算式中的5分成2和3,将其中的3与算式中的7凑成10,然后再与剩下的2相加,直接得出算式的结果为10。并且借助类似算式(8+3,6+5,9+4……)的练习,帮助学生们明白“凑十法”的使用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相加”,提升运算速率。而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时,则指导学生们必须熟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话先算小括号里的数”。从而在抓好算理教学的同时,保证学生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的准确性,切实推进其运算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良好习惯

正所谓“少年若成性,习惯成自然”。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运算速度,还要从点滴入手,关注学生的整个运算过程,关注学生的书写姿势、审题过程、计算时间、演算流程、卷面整洁程度等,以端正小学生的每一个计算细节,并在有效培养其良好计算习惯的同时,帮助其进一步消除计算过程中的偏差,也为将来学生们可以参与更有深度的数学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的计算教育指导中,教师也要在强化课上练习的同时,通过微信群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其在知晓每日数学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陪伴和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例如,每天放学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对当天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与再巩固,及时消除学习问题与学习难点。或者可以指导家长们在传统的监督孩子写作业、帮孩子检查作业、计时口算题卡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计算比赛。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家长与孩子做同样的题目,不仅比一比谁的做题速度快、准确率高,还要考查谁的卷面更加整洁、修改更少、字更端正……以在优化家庭计算练习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积极性和完成速度,使其可以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强化计算能力。

四、总结反思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就好比是一场旅行,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不同问题时应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当面前出现一条河流时,学生应当借助于一些漂浮工具;当面前出现一座高山时,学生应当借助一定的攀岩工具……总之,学习不能“闷头苦干”,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传授,将“授之以鱼”转变成“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中用到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逐渐找到知识规律,进而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总体而言,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师将自身教学工作由“教”向“学”方向的转变,能够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促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背诵计算口诀如“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步骤一定要记住,先用两位数的个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得数末位要注意,对齐两位数的个位数;再用两位数的十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得数末位要注意,对齐两位数的十位数……”,然后再让学生做一些课后练习,当学生掌握了这一口诀法宝之后,其再次面对相关计算问题的时候便会感到得心应手。

五、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在新时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对计算的教学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必须跳出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增加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计算指导,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计算练习的热情,让他们在坚持练习的情况下,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训练,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危桂美,何龙.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10):1-1.

[2]李娜.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一代:理论版,2020(3):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