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解读新形势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郑旭东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610100

摘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行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德育教育并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责任,需要各个学科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探究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渗透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新形势;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DOI:10.12721/ccn.2021.15706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对青少年人群的影响最为严重。这使得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以学生为本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内在的德育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高中生,其迫切期望得到尊重和成功的体验,同时积极寻求自我的发展以及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教师的德育教育应引导学生亲历过程,带给学生更加全面的自主体验,加强学生的感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将德育教育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动。结合学生内在的德育需求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带给学生愉悦和满足感,使学生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是提升德育成效的重要基础。

二、善于挖掘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到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德育素材,只要教师多向、多发现、多挖掘,便可以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奠定基础,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以《认识化学学科》这部分内容为例,这部分内容中便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化学学科发展的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发展历程,同时感受到化学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而且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等化学成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积极投身于化学事业之中。再比如,在讲解《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二战时德军应用氯气作为化学武器的故事。这既能使学生对氯气的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起到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的理念,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既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

三、在恰当的时机开展德育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只有在恰当的时机开展德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反之,如果开展德育教育的时机不合适,不仅会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特别关注时,便会对其产生极高的兴趣,使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均处于兴奋状态,此时开展德育教育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降到氯气的毒性时,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非常关注,此时教师再通过二战德军应用氯气制作化学武器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氯气的其他性质,向学生介绍氯气可以作为自来水消毒剂,引导学生探究含氯化合物的消毒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化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卫生CI2有毒,但是却可以应用CI2来消毒。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既能加深对CI2性质的理解和认识,也能明白事物两面性的原理,同时教师再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哲学观念。由此可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在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处于兴奋状态时,不断引入新知识,同时也不断渗透德育内容,既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能使德育教育起到更好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开展德育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营造相应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德育教育奠定基础。教师要认识到那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因此这样的情境才能更好的为德育教育服务。比如,将那些与化学有关的环境问题、生活问题等引入到教学之中,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既能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深入思考,并作出合理判断,也能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在讲解《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对化学的应用引入到课堂之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既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再比如,在讲解《元素和物质的分类》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质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化学学科所研究的内容便是我国身边的物质世界。这样可以拉近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元素、物质以及学生身边的物质世界。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物质分类过程中,会认识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便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入人们的日常交际,向学生介绍看人的标准不同便会得不不同的结论,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的看待人和事物。

五、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

作为化学教师,具有丰富的化学知识以及较强的化学教学能力,但是部分化学教师对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掌握不够全面,这必将会影响到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做到教学相长,既能提升自身的德育教育能力,也能更好的落实德育教育。另外,教师要注重提升自我修养,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人格品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自我修养,可以为学生起到更好的榜样与示范作用,引领学生的思想品格。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师的德育教育更加认同,并且会更加积极主动的践行教师的德育内容,这是保障德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结束语:新形势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青少年人群的影响最为严重。以此需要高度重视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婷.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初步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蒋彩霞.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226.

[3]邓脉红. 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践探求[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