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探索

邓春红

梅州市五华县华东中学 514471

摘要: 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且理论性较强,要学好数学课程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还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创新教学模式,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有效地解决数学的抽象性特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认知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解题能力与逻辑思维,进而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探索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形结合;应用探索
DOI:10.12721/ccn.2024.15739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侧重于讲解和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其中,将数字与图形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题能力。

一、利用数形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同时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其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以自身为主体来向学生灌输教材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以至于教学课堂变得较为枯燥,加之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进一步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厌烦心理。对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需要积极利用数形结合的趣味性、化简性来帮助学生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并就此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

以“相反数”一节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趣味性来促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乐趣,以及利用数形结合的化简性来促使学生找到数学学习自信,从而就此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为今后的高质、高效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契合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轴,并在该数轴上标出A、B两个点,分别代表互为相反的两个数a与b,且a>b。其次,教师让学生观察该数轴并阅读教材,并就此提出有关于相反数定义与性质的问题。如此,数字与图形的结合可吸引学生注意力,加上教师的简单提问,可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并更为深入的进入到本课教学知识点的探究中,就此获得良好课堂学习效果,以及获得学习自信与兴趣。

二、利用数形结合,帮助归纳整理

高质量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及时归纳、及时整理,并在归纳整理中不断探究、不断总结,最终发散思维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与探究总结。而在这一过程中,数形结合的应用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做到举一反三,深化理解以及与提升数学思维。

以“多边形”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培养,并将具体的知识点与实际问题相连接,促使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有效归纳与整理,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都包含有哪些多边形,各多边形之间又有哪些关系与特点。与此同时,为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多边形及做出相关辅助线,同时在旁边空白处绘制一个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结构图,让学生得以通过该数形结合构图清晰地看出辅助线的绘制步骤与计算方向。如此,通过数形结合的辅助教学,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将有更加严密的逻辑理解和理解记忆,从而更加有效的进行归纳整理,获得高质量学习成效。

三、利用数形结合,培养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数学基础构建的关键时期,无论是数学知识点的积累,数学方法的获取,还是数学思维的形成,都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质量。而与此同时,初中数学学习有两大最为基本的特点,就是开发性与探究性。想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以及引领学生高效、高质学习,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探究,促使其学习探究能力提升,以及综合素养发展。

以“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由三角形所组成。对此学生会回答高架桥、三脚架等,并且学生会充分意识到三角形的结构特点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为若干个小组就三角形的结构特点,以及三角形顶点、外角、内角和对角线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主体位置被充分凸显,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身看法,以及相互之间进行思维交流、碰撞,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在学生讨论过后教师需要给出具体三角形问题让学生作答,促使学生在数字与图形的结合、转化中准确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最终获得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成效,提升数学探究能力。

四、利用数形结合,培养解题能力

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更需要重视学生问题解答能力的培养。而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简化复杂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解答思路。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数形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一次函数”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在给出具体问题之后,教师需要通过函数图像来引导学生感受一次函数中自变量x与应变量y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通过函数图像来分析函数、方程组与不等式之间的关联。函数图像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不仅能够准确表达函数数量关系,还能够提升解题趣味性,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明确思路,最终获得解题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应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同时,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彩艳.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1):30-31.

[2]高亚如.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