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方法的应用

钟胜华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三中学 364300

摘要: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生减轻了学业负担,提倡了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对于初中数学教育而言,如何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既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作业分层设计方法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本文旨在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以下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教学;作业分层
DOI:10.12721/ccn.2024.15740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业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方法和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绩提升。因此,探索一种既科学又人性化的作业设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对作业内容进行合理分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科学划分学生学习层次,奠定分层作业设计基础

分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结合学生具体学习层次而设计的作业,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层次的科学划分是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前提。因此,为实现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科学设计,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科学的划分,以此来奠定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基础。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为独立的学习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差异,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差异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并分别从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应标准的制定。将数学知识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的学生划分为A层;将数学知识基础一般、学习能力一般、学习自主性较高的学生划分为B层;将数学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较低、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划分为C层。这样就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了科学的层次划分,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具体认知情况,设计相应数量、难度的数学作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与提升。

二、科学设计多维分层作业,增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在对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进行科学设计时,教师应严格把握分层设计的角度与维度,为学生呈现出更具针对性的分层作业,以更加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首先,教师应注重数学作业的难度分层设计。难度分层是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的重要维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不同难度作业的设计,既能保护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满足学习基础较好学生的拓展性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层次,进行作业的难度分层设计。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不同难度习题的设计,如由易到难分别设置“(-3+5)×1/8”“(-3+5)×(1/2-3/8)”“(-3.54+5.28)×(1/2×2/3-3/8×1/4)”等作业。这样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完成相应难度的习题,从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教师应注重数学作业的数量分层设计。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注重学生课后作业数量的减少。因此,教师应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来保证数学作业的针对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作业,增加一些有效的作业,这样就能更具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在教学“轴对称、平移与旋转”一章后,教师为了进一步巩固C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就可以为其设计“复习、巩固本章内数学概念”的基础性作业,这种背诵、记忆类作业的数量相对较多,但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方面作用显著。针对A、B层次的学生,这种基础类作业的数量就可以适当缩减,要求其在理解这些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自主绘制相应思维导图,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作业分层批改,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实施过程中,作业批改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评价环节,更是师生沟通、互动的重要桥梁。通过精细化的作业批改,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有力依据。因此,优化和完善作业批改方式显得尤为关键。对于C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需要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和关怀。因此,教师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与学生面对面地分析作业中的每一个问题,帮助他们理解错误的原因,并提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种面批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还能在互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对于B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学习处于中等水平,既有一定的基础,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全批全改方式,将这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汇总分析,找出普遍存在的错误和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纠正。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高整体的数学水平。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强,通常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自主批改形式,即在批改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结束语

通过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不仅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层次,我们不仅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作业分层设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不断完善和优化,为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舒静,周小勇.探讨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J].新一代(理论版),2021(13):47-48.

[2]朱金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上旬),2022(9):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