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代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警务思政育人实践探索

曹凯 张征 胡小凡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40

摘要: 思政育人大环境下,新时代司法警官类院校加强学生的警务思政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警务思政育人支持体系是指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强化责任、整体推进、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效,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设计,形成完善的警务思政育人格局,构建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制度等,实现对警务思政工作的系统性管理实施,提供必要保障条件。要基于司法警官类学校的特殊属性和政治内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作为首要任务,提高警务思想理念。通在新时代司法警官类院校改革发展中,突出思政教育工作地位,工作体系完善为主要方向,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全新育人路径,强化警校生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索新思路,探索新的教育发展道路。
关键词: 司法警官类院校;警务思政育人;学生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570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引领人才自觉承担社会义务、履行社会职责,不断提高技能本领。院校发展中,应坚持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探索教育改革实践路径。为优化思政教育工作,应在警务教育过程中,全面开展思政渗透,强化价值引领,在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上,提出警务思政的重要地位,在不断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达成“德技并修”的必要路径。高职院校需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塑造完善人格,在此基础上,强化技能提升。对于司法警官类职业院校而言,需充分把握其特殊的政治属性,提高其育人功能,发挥先进的政治教育理念,体现警察职业的光辉和神圣使命,点亮行业育人特色。

一、警务思政育人品牌探索的时代背景

对于警校人才培养工作而言,实施警务化管理,是提高学生警务素养的关键,也是警务思政工作开展的基础和重点内容。警校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强化管理执行,以警务化管理手段,提高思政的教育地位。在工作开展期间,加强优化思政课程安排,科学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以警务化标准,严格妖气学生思想行为,不断丰富思政教育方法和路径,扩大警校警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师资能力素养,不断促进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当今时代下,不少警校学生针对警务化管理,发出不理解、抱怨等情绪,表示自己比普通大学生更加困难。这种不良情绪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学生个体发展,而所引起的逆反心理,还有可能使其更容易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增加了警校管理难度。事实上,警校生并不是不能够接受警务化管理的要求,而是可能发自内心不理解、不认同警务管理条例,缺乏正确认识,致使其出现违规违纪问题。高职阶段,警校生三观尚未发展完全,还需科学引领,教师必须注重思政教育,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其责任意识,使其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勇于担当。

警务思政品牌工程,与学生成长“陪伴式”同向同行,提炼学生管理事务性工作“内核”,修炼辅导员学生管理“内功”,凝练辅导员育人“内力”。打造“夯基-涵养-铸才”三段式全链路警务思政育人路径,有力变辅导员“要干事”为“干好事”,提升辅导员核心素质能力,最终更好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夯基阶段,辅导员初识新生时,通过同新生通联、办理报到手续之始,带领新生认识警务化、了解警务化、接触警务化。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主题沙龙、成果交流等多元形式,从前沿理论应知应会和一线工作实操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政治理论的学习、业务能力的拓展、实践技能的提升,着力增强政治辅导员工作能力,激发工作内驱力。

涵养阶段,辅导员应发挥作用,根据班级建设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思想问题,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校园文化等,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同时,还可借助网络技术,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相关教育工作,全方位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以此初步提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经验。通过专题研修辅导,让辅导员更好沉淀自我,找到自己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所长,进一步深造钻研。铸才阶段,造就一支德才兼备、踏实肯干的高素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二、警务思政育人支持体系的内涵与主要特点

(一)加强警校生的思政教育

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政课堂是主要教育阵地,承担着主要育人工作。要想进一步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提高使命教育,提升警务思政教育成效,就必须充分体现思政课堂教育作用,打造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在高校期间,警校生必须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形成高尚人格情操,明确责任使命,坚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为之后成为警务工作建设者奠定基础。理解中国梦内涵,将个人发展与其结合,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抱负,以正确的三观认识警察职业,增强职业认同感。

(二)建立多元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评价考核体系,是进一步提高和优化警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学生是否优秀,不能仅根据其体能情况、专业素质评价,而是需要增加其思想认知、道德素养方面的评价。警校学生在到达工作岗位后,往往从基层做起,基层民警事实上并不需要过高的专业技术,而是需要具备面临基层复杂工作环境的能力,对其综合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之当前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社会治安需求扩大,基层工作更加繁琐,这需要警务人员具备更强有力的责任担当和风险意识。所以,在校期间,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加强培养学生的责任使命担当意识,在评价体系中,突出这一部分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大多以奖学金作为奖励学生的标准和评价学生的指标,在此过程中,还应提高德育的考核占比,通过师生评价、生生互评,保证评价的全面多元。

(三)加强在校时期的社会实践

警校生警察使命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与其社会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多的理论学习所带给学生的收获,都不及真正的实践带给其的体验深刻。警校生只有真正走进基层,深入人民群众,才能切实体会警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提高其职业认同感,从心底真正认同警察职业,自觉提高能力素质。所以,学校可利用假期或实习机会,多向警校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使其亲身体验和感受,自觉加强自身素养。

三、系统构建警务思政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

(一)完善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管理中警务思政育人工作机制

针对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管理中的警务思政育人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其一,要健全工作制度,严格将学生的警务思政工作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多方研究分析,建立完善的警务思政教育工作制度,在统一的规范指导作用下,建立明确的工作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各部门在工作开展中的凝聚力和协调作用。为避免各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脱等问题,可建立奖惩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以奖励和惩罚约束各部门工作行为,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其二,要建立完善多元的警务思政育人保障机制。加强警务思政育人师资保障,注重专业人才引进和专业化培养,提高警务思政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针对在职教师,可加强专业教育培训工作,为其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警务思政教育能力,扩大其知识视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以校内外交流。在职教育、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综合实力。同时,还可邀请专业的专家教授,不断引进最新的警务思政育人理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警务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为保证警务思政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学校还应从条件和资金等方面健全保障机制,尤其在实践活动课开展方面,可建立实践基地、多与企业达成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此外,还需健全教育反馈及时,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反馈、社团活动反馈、社会参与反馈等,完善警务思政育人反馈途径,及时了解思政教育开展情况,以此为参考,不断调整完善有人机制。

(二)增强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管理中警务思政育人的发展性

社会持续变化,人才需求持续提高,在此环境下,警务思政育人工作也需要不断优化发展。一方面,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尤其在现阶段的转型发展和改革重要阶段,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对警察团队也提出更高要求,对相关思政素养不断出现新要求,根据时代发展特点,警校应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警务思政育人体系,明确教学重点,调整育人方向,根据社会实际发展和需求情况,提高学生对警务思政的收获。另一方面,应全方位掌握学生发展需要,警校学生不仅承担着警察责任,更是一个社会人形象,不仅要重视自身健康发展,还需强调其对社会健康的贡献力。在进行警务思政教育过程中,既要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又要从职业角度考虑,尤其在学生职业自信心、自我主义、功利主义等方面,强化针对性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心理素养。

(三)提高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管理中警务思政育人的社会性

警务思政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充分强化社会实践。一方面,应全方位收集社会热点新闻,以此为案例参考,提高学生的警务意识,根据相关思政育人理论,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充分性教育工作,加深学生对思政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警务思政育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在理论教学期间,加强社会实践工作,使学生从实践中,积累和完善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建立高素质、高水平司法警官院校,重点在于打造特色化育人体系,实现高水平育人成果。而在此过程中,政治育人必不可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政治建校、政治育人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思政育人要求,强化以政治育人,在人才培养期间,突出政治的重要性,以此发挥司法警官院校的独有特殊政治属性,打造育人特色和完善的育人体系。警务化管理,是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培养人民警察的关键途径。需严格引导学生遵循警务化管理相关规定,建立标准学习制度,规范生活秩序管理,培养学生优良作风,树立严格纪律,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在此基础上,打造实战育人特色,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重大活动安保等,提高学生的警务技能,使其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不断提升。

做好党的政治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政治方针,是新时代司法警官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标准。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应重视提升应用型法律人才的专业技能,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政治素养。司法警官院校还应树立政治建校理念,贯彻落实重要指导精神,将政治精神全面融入到人才培养当中,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自信,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素养和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柳曼.基于警察院校思政教育阵地提升职业认同感的对策探讨[J].贵州警察学院学报,2022,34(06):13-19.

[2]叶灵杰.新形势下司法警官院校加强政治建校:内在机理、价值意蕴与路径指向[J].中国司法,2021(10):107-112.

[3]申亚平.新时代警校大学生“警察使命”理念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2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