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轻松、高效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趣味、灵活的学习环境,借助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形成主动学习情境,帮助低年级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使用技巧,再引导学生自主运用这些技术设备,体验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完成教师列出的任务。此外,教师也可利用信息技术,实践当下盛行的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多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整合、筛选及运用能力。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赋予的这场教育变革当中,要时刻立足于时代前沿,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促进这场变革的推进。同时学校也应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加强课程建设,在完善信息技术课建设的同时,深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学习数学学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大量的数据信息展开计算、分析与整理,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数学课堂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阵地,要充分把握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优势,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辅助数学知识的讲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让平面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人民币小镇”情境,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软件或在线教育资源平台,构建一个“人民币小镇”的虚拟场景。在这个小镇里,各种商店、银行、超市等场所都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角色,如商店老板、顾客、银行职员等,每个角色都与人民币的使用息息相关。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个“人民币小镇”的情境。教师可以先展示小镇的全景,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交易环境。然后,教师可以逐一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如1元、5元、10元、20元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人民币小镇”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使用场合。为了增强互动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例如,可以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商家进行交易。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并计算总价和找零。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民币的使用,还能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
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乘法小能手”的游戏课件。在游戏中,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乘法题目,每完成一题就能获得相应的积分和奖励。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表内乘法的知识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相关的乘法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视频,将某个知识点或难点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特点,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点或突破难点。例如,在教授“平移和旋转”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视频,通过动画演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借助信息技术,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科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以往数学课堂评价往往只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的教学成果,并没有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囊括在评价体系内,因此,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受限。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打造高质量的低年级数学课堂,同时也要关注评价的趣味性、多元化,借助线上教学工具,将课堂评价与教学过程、练习环节充分结合起来,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趣味课堂模式,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低年级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希沃白板等线上助学工具的游戏功能,将图形的认识与学生练习、教学评价等结合起来,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考查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以及借助平面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几何王国中来了一群小精灵,今天小精灵们要上体育课了,体育老师让小精灵们排队,可是它们怎么也站不好队,你能帮帮它们吗?”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带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几组图形,然后分别列出要求,学生通过线上互动学习工具,根据教师要求进行图形的分类,比如按颜色、按类别,等等。教师还可以添加其他趣味性的分类方法,或者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分类方法,为什么这样分,等等。在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简单了解学生对于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后,借助线上教学工具,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评价游戏,比如,为图形找家。通过系统的线上游戏教学,将教学、练习、评价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增添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最终评价中,教师可以采取线上评价量表的方式,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填写到表格中,之后通过互动学习工具发送到学生手中,学生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评价、相互评价,然后教师再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对整堂课的学习过程、成果等进行反思,为后续数学教学以及随堂作业、衔接活动的设计找准方向。如此,借助线上教学工具拓展数学课堂评价思路,可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教学综合质量。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新教育形势下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作为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加强对各种新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最大效益,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张和强.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J].试题与研究,2024(15):31-33.
马洪斌.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字课堂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3(0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