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式现代化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注“双碳”目标、共同富裕和绿色金融[1]。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需借助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近年来,企业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频发,说明企业自身意识不高。党的十八大以来,财会监督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对金融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的监督,强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2]。财会监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会计信息支持,而会计信息披露了企业内部治理状况。财会监督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财会监督助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作用机制、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是重要任务。
二、财会监督助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作用机制
(一)财会监督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助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法律法规和政策是政府引导企业经济行为的强力手段。财会监督通过法律法规助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构建更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监管部门自2006年开始出台相关文件,引导、规范和监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特别是“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更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可以有效约束上市公司经济行为,对信息披露提出更高要求,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信息披露。财会监督可以借助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增加外部监管压力,促使企业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水平。
(二)财会监督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助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内部财会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理性经营和决策的前提,可防范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绩效,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提升企业治理水平,还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信息,内部控制完善程度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3]。
(三)财会监督可以通过经济绩效机制助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经济利润为其前提,经济绩效是主要体现。经济绩效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盈利能力强的公司为吸引投资者,塑造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信息。而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可能掩盖经营不善,披露信息较少。财会监督可通过内部风险防控机制、风险分类防控降低财务风险,提升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实现“双碳”目标下的社会责任履行和信息披露。
三、财会监督助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披露内容的完整性和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缺乏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自主选择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导致披露内容差异大,缺乏完整性。有企业为掩盖经营问题,通过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粉饰,高层管理层也可能采取机会主义手段,损害信息披露质量。不完整且质量低下的信息无法支持投资者的理性决策,增加了市场的投机行为,损害了企业和市场的长期发展[4]。财会监督依赖信息进行监管工作,缺乏完整性和质量的信息披露不利于监督社会责任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影响监管效果。
(二)未形成统一的披露标准和指引框架
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仍主要是自愿性的,缺乏明确的披露标准和规范。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没有统一的指导框架,导致披露形式和指标的多样性。披露内容缺乏明确的量化指标,监管部门难以考核。这种差异性妨碍了市场进行准确评估,降低了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有效性,对建立规范体系和制度产生消极影响。缺乏一致性的规范使得会计核算和计量操作性降低,难以评估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监管效率。
(三)披露制度不完善
我国尚未建立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大多数依赖规范性文件,难以有效制约。此外,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通过评价机制推动企业社会信息披露。缺乏激励和惩戒措施,企业缺乏积极性,未能有效防止不正当行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实践能力,部分企业认为社会责任履行会增加成本,对业绩无积极影响。缺乏强制推动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积极。
(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与实践不足
尽管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不断增加,但上市公司中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比例仍较低,反映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缺乏充分实践。企业普遍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实践能力,部分公司认为社会责任履行增加成本,对业绩没有积极影响。同时,股东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意识较低,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综合而言,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四、财会监督助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
信息披露的内容和质量对于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至关重要。企业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有时会夸大或虚假披露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但这样的做法只会在长期内损害其声誉,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因此,企业应确保真实完整地披露高质量的社会责任信息,以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5]。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也应发挥监督作用,约束管理层粉饰信息的动机,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外部审计机构需要提高专业水平,加强信息分析,以确保信息披露的公允性。相关部门应规范信息披露内容,提高准确性和真实性。
(二)搭建统一的披露标准和指引框架
社会责任信息是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投资者和企业的价值评估产生重要影响。统一的披露标准和指引框架有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决策,防范风险,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以社会责任信息较高质量的公司为参照,披露有价值可靠的信息。相关部门应制定操作性强的指引,增加可量化的信息,提高信息的可比性。
(三)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和规范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法规对披露水平低的企业施加压力,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防范不正当行为。构建“双碳”评价机制,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信息披露情况,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多元监管。建立激励惩戒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有利于财会监督作用的发挥,推动市场的健康平衡发展。
(四)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引导和理念的推广
企业应认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性,积极披露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社会责任信息。社会公众应提高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信息披露的关注,监督“双碳”目标的实施进程,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相关部门应加强社会责任理念的推广宣传,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开展专项监管活动,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推动企业形成“双碳”目标下社会责任理念,催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 1 ]北京证监局课题组.关于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2021,635(11):25-28.
[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J].中国工会财会,2023,353(03):4-7.
[ 3 ]张先治.完善财会信息披露是强化财会监督的根本[J].财务与会计,2020,614(14):4-6.
[ 4 ]郑丁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之审思与重构[J].金融与经济,2021,526(05):52-58+76.
[ 5 ]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233(03):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