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模式,而是开始追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应用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从而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进而促进其数学素质的提高,并增强其解题能力。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挖掘生活素材,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既具有理论又具有实践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函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装置,在课堂上播放与其相关的生活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小明物别喜欢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随着高度的增加,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回答:“会越来越累。”如果我们把这一生活现象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山的高度和爬山所用的力就可以表示为函数关系式,随着山高度的增加,力也会增加,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函数的单调性。通过这样生活化教学情境,将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与爬山相联系,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也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物作为素材。高中数学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原则的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利用数学工具解决金融领域的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交通和天气预测等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内容,提高实践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实践经验。
二、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了代数、几何、三角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中心,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掌握数学知识并灵活应用,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高中数学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教师应学会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运用生活中的案例进行优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做出如下优化:当我们走进超市,看到“买二送一”的促销活动时,我们会如何选择购买商品呢?如果我们只需要买其中两个商品,那么到底应该选哪两个呢?这个问题可以运用高中数学知识——排列组合进行解决。假设有A、B、C三种商品,需要选两个商品组成一组,一共有3种选择情况,即AB、AC和BC,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优惠呢?我们可以用到排列组合中的“组合”这个概念,从三种商品中选两种商品有3种情况,即C23,那么我们可以将3种情况的优惠力度进行比较,选择最优的那种情况进行购买。这个案例既能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再如,学习“三角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以下生活问题进行教学:在设计一个房顶时,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函数计算出房顶的角度和高度,以确保房顶的均衡和稳定。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的价值,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持续提升,使其在数学方面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生活化教学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实践活动,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又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一)数学建模活动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学生把现实中的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求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进行问题分析、模型构建和求解验证。数学建模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工具和方法。
(二)数学实验活动
数学实验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解题,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数学现象,验证数学定理。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游戏是一种有趣、富有挑战性、互动性强的活动,它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竞争对抗等方式,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策略分析和决策制定,从而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高中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指导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老师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白敦亮.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10):52-54.
[2]张菊艳.对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