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金融科技在中小企业融资的应用-以众邦银行“众链贷”为例

易阳天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 中小企业是国内基数最大、创造能力最强的群体。作为我国实体经济不可或缺的一大板块,中小企业带动地方就业,持续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是必经之路,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前进的一道关卡。本文对通过对众邦银行的金融产品进行分析,得到结论显示:众邦银行充分利用了金融科技,实现了金融科技对供应链全流程的数智化改造,在用户信息数据化的同时,实现了四流合一,提高了银企信贷的效率,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为供应链各节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体现了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金融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案例分析;众邦银行
DOI:10.12721/ccn.2021.15734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引言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部分城市停摆,地区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流动性短缺的现象,如果没有外力介入,将要面临破产的危机。而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中,采取的一般都是间接融资的方式,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从资金盈余者手中融入资金。但是,传统银行信贷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财务报表、担保抵押品等材料,信贷流程复杂,耗时耗力的同时还可能得不到想要的资金额,对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获得资金遥遥无期。且随着我国国家政策方向的转变,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脚步促进转型高科技企业成为前进道路上的一大任务。而在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来说,怎么能够向企业特别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同时控制信贷风险,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话题。

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22-2025)》中明确指出,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1]。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的普及,金融科技已经在社会中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作为金融的新兴业态,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通过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信贷风险,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实施普惠金融。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1〕169号),指出要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改善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商业银行逐渐重视金融科技的运用[2]。

本文通过对众邦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应用案例—众邦银行开发的“众链贷”产品进行分析,挖掘金融科技产品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差别,并总结本案例在开发金融科技产品的可供借鉴之处,向银行业提出可行建议。

2“众链贷”产品案例分析

(一)“众链贷”发展背景

1、传统银行业面临的困境

传统银行业现如今正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是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主体之一,不断有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市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商业银行规模及其信贷总量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国内及国际业务能力均还存在一些不足。作为国家引进的外资银行,在给国内银行业带来先进技术、资金、人才的同时,也暴露了现有银行体系存在的不足,加剧了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二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互联网公司发展迅猛,其开发的科技金融服务不落于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业务,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压缩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如果国内商业银行不紧跟时代步伐,终将会被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时代抛弃。因此,在内外共同压力的作用下,商业银行开始学校先进的金融科技技术,创立各种金融科技子公司,专攻金融科技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银行也研发了符合自己定位、战略的金融科技产品。

2、金融科技发展背景

近年来,为了打破二八定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国家开始提倡发展普惠金融,强调全面金融发展。但是,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来看,存在信贷获取周期长、银行网点覆盖范围有限、中小企业授信有待增强、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普和惠,容易陷入信贷发放量大但信贷质量差或信贷质量好但信贷发放量小的两难境地,金融科技作为金融新兴业态的核心,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发展实体经济,在金融方面,推进传统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促使金融机构更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更精准防范金融风险;发展普惠金融,加强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切实促进共同富裕;发展科技金融,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2014年-2016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2017年-2019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直到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19年末的1.86%激增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96%。2020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各大银行推出带有金融科技属性的信贷产品,改善信贷质量,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显著增强,不良贷款率明显回落。

(二)金融科技在“众链贷”中的应用

1、众链贷信贷流程

众链贷是针对产业生态系统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而设计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旗下包含“邦信”“邦采”“邦收” “邦链”“邦票”五款细分产品。众邦银行将“众链贷”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信用类、订单类以及货物类。信用类提供的企业信贷可分为两个等级,一级最高可申请额度为100万,银行全线上审批,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体工商户;二级最高可申请额度为300万,主要服务于各类中小微企业。订单类采取平台先发放贷款后收到货物的模式,向企业提供两个不同的信贷层级,一级可申请最高额度为1000万,订单类在信用类的基础之上,为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银行与企业会签订协议,约定银行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去,时刻监督企业的生产状况以及产品销售情况。二级可申请最高额度为5000万,客户只要有订单便可以获得平台发放的贷款,也需要与银行签订控货控线协议。第三类是货物类,平台可以在企业申请货物增信之后,根据数据库中记载的客户库存货物价值来增加企业授信额度,增发贷款,根据存货价值的高低,货物类申请可分为两个等级,一级最高可申请额度为1000万,线上申请,银行与企业签订货物监督函,时刻监督企业货物的出入库,避免道德风险与多次抵押的情况发生。二级最高可申请额度为5000万,也需要签订监督协议。如果客户经营状况良好、盈利尚可、回款及时,银行可以在主动授信的基础之上,通过线上审核客户提交的发票、订单、存货来增加授信额度,帮助企业取得更多的融资金额。

2、金融科技的运用

众链贷通过运用金融科技对企业业务全流程进行数智化改造,实现线上签约、线上提款、线上还款、线上提货。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风险控制的各个阶段,实现风控系统全流程的数字智能化建设,构建了包括精准营销系统、大数据风控平台、客户行为预知系统和智能催收管理平台在内的风控体系。众邦银行通过大数据风控平台、大数据风险数据集市以及大数据建模平台等技术体系,实现交易体量规模化、交易风险小而分散化、安全可靠化以及交易流程灵活便捷化,为众邦银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效风险保障,为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探索并提供了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众邦银行通过全流程数智化,搭建数智化支撑平台,实现了互联网交易服务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模式从三个方面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第一个方面是致力于用户服务,关注用户全流程体验效果,通过分析用户在平台功能上的喜好嵌入合适的金融服务,通过开发多功能产品,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为其提供可供选择的满足其需要的金融服务。第二个方面是统一用户账户信息,具体表现在账户通用和信息流统一两个方面。作为统一服务平台,在银行网点、银行app、微信小程序等各节点打造超级账户体系,使用户能使用同一账户从不同接口进入场景服务平台。同时通过采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企业各信息流的统一,能够在平台上看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等信息,帮助企业间交流的同时,有效防范交易风险。第三个方面是构建用户生态,以用户交易为中心,整个生态基础服务设施都是围绕用户行为进行运转,供应链中的用户主体通过这些基础服务设施互相分享信息,互相授权数据接口,构成用户生态的同时,共同建设新型供应链金融新生态。

3、“众链贷”服务中小企业融资

根据众邦银行财报显示,截止至2021年12月底,众邦银行各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资产总额达到87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0 %。贷款余额41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5%。存款余额551达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8%;客户总数突破3500万大关,同比去年增长59%,实现客户现量的巨幅增长。对比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1.73%,众邦银行风控整体向好,2021年不良贷款率仅1.11%。拨备覆盖率301.39%,资本充足率11.82%,主要监管指标符合银保监会要求。至2021年末,众邦银行已与超50家产业场景平台进行链接,与超1000家机构进行合作,并在2020-2021两年内向超过1.2万家供应链金融中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近150亿贷款,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助力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4结论与启示

(一)案例总结

在本文众链贷案例中,众邦银行通过运用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信贷结合打造众链贷,实现了以下三个点:

第一,根据客户资金需求提供信贷额度,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增加信贷额度。众链贷在传统信贷流程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信贷模式、信贷产品多样化的创新。线上全流程的新型信贷模式,不仅降低了银行的获客成本、尽调成本,也实现了银企信息透明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兼顾风险管理。众链贷所开发的基于交易信用的创新型信贷产品,以企业订单、货物、承兑汇票为抵押资产,授信企业更高信贷额度。这种产品不仅可以评估企业提交的包括厂房、机器在内各类固定资产制定独特的基本限额预算方案,根据企业提交的订单、发票、货物来增加授信额度,还可以根据后续的产品销售情况、产品市场占有率、银行账户现金流表、企业利润率等关键指标时刻调整企业授信额度进行中期风险防控。

第二,数字化智能融资。风险评估作为银行信贷中的重要环节,是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必须通过的关卡。银行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技术将企业现金流、库存商品、物流等信息实时记录在银行建立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上,根据上述信息计算出该企业贷款风险指数,如果符合银行贷款条件,企业便能通过审核自主选择是否融资,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融资数额。同时银行还可通过平台判断企业提交数据的真实性,使企业已发生的订单交易、税务、发票等基础信息透明化,通过进行进一步的查验,强化项目风险管理,降低未来可能发生的不良贷款率。在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平台用户只需要进行身份验证以及对银行进行数据授权,贷款风险由银行通过线上实时核准贷款额度来把控。凭借这一整套贷款申请流程以及风控体系,可以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度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第三,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结合。众邦银行赶上了金融科技浪潮,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在传统银行业的优势,对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信贷流程进行全方位改造,通过信息数据化、风控智能化,扩大普惠金融边界,覆盖供应链中的所有基层企业,实现科技助力实体经济。

(二)启示

通过对众邦银行众链贷进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为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动态效应,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特别是平台信息环境,充分发挥数字信用的价值,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合理化的运用,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三品(产品、抵押品、人品即企业主信用)、三表(各季度资产负债表、电表、水表)、三流(现金流、企业人流、物流),将其作为对企业信用评估、信贷项目决策、信贷风险防控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打通银行内部信息壁垒,消除数据孤岛和数据鸿沟;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减少信息误差;通过强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避免信息泄露;通过优化模型算法,提升获取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数据真实洞察力。

二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强核心产品建设。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级各类银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规模、所处行业位置、战略发展地位以及具备的技术能力选择合适的数字化转型方法和路径,建构可持续的差异化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采取与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共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构筑数字化与传统银行业融合的新生态,协同帮助中小企业融资,提高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

三是调整组织架构,畅通银行内部联动机制,加强各部门沟通,解决信息共享机制不通畅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综合管理机构,并以此来支撑整合前、中、后各台不同系统的价值主张,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部门协同,避免重复工作。通过构筑数字化、敏捷化组织生态,在一体化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充分把握中小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创新,使信贷业务流程精益化、智能化,打造综合式的金融服务,加强平台功能与用户的互动,充分照顾用户的使用习惯,增强用户黏性。

四是塑造良好的银企关系,引导企业数字化意识,在与企业进行信贷过程中,灌输数字化业务的融资新规,帮助企业各种信息数据化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数字保护意识,降低被利用的风险。通过调控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防止过多授信出现道德风险,约束企业不可持续的融资决策行为。通过银企合作对中小企业各级人员进行数字化培训,加速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适配。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J].中国金融家,2022(Z1):1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04-07)[2021-03-20].http://www.gov.cn/zhengce/2019%2D04/07/ content%5F5380299.htm.

[3]Donald D. C. Smart precision finance for small businesses funding[J]. 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 2020, 21(01): 199-217.

[4]Gomber P., Kauffman R. J., Parker C., et al. On the fintech revolution: Interpreting the  forces  of  innovation,  disru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8, 35(01): 220-265.

[5]黄锐,赖晓冰,唐松.金融科技如何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动态效应、异质性特征与宏微观机制检验[J].国际金融研究,2020(06):25-33.DOI:10.16475/j.cnki.1006-1029.2020.06.003.

[6]战明华,张成瑞,沈娟.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J].经济研究,2018,53(04):63-76.

[7]盛天翔,范从来.金融科技、最优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J].金融研究,2020(06):114-132.

[8]邱晗,黄益平,纪洋.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8(11):17-29.

作者简介:易阳天(1999—),男,汉族,籍贯:湖南湘潭,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风险管理,单位:广西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