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符绣花

海南省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572600

摘要: "双减"直接限制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缩小了课外培训时间,对校外培训机构来说可谓是影响巨大。但是,治教培机构易,治教育焦虑难。就像很多家长所担心的那样,如果学生不能在学校享受优质教育,改变现有教育资源的不均状况,那么,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无法消除,对培训的需求也很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坚持学校这个主阵地,就是守住“双降”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把“双降”落到实处。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为学生创造开放的实践空间,在化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2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是指在习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依法治理、标本兼治,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作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师要善于在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通过这些实用工具的介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有趣的课堂。在这种学习背景下,教师可以不断开放课堂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

一、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

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当涉及到某些微观的知识点,或实验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在现有条件下很难完成的实验的视频内容,让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实验的操作方式和流程,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不但如此,在谈到一些微观知识时,教师还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把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知识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就解决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使教学的推进更加顺畅,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课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将物体的燃烧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物体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提高学生对燃烧状态的认识。类似地,还可以利用视频教学的原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由于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原本很难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的知识点能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创新,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促进学生更快吸收掌握知识原理。信息化技术的融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初中化学课堂,不仅能化解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而且能让知识的呈现更清晰、直观。

二、 给学生创设开放化的实践空间

伴随着化学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逐步增加,思维能力在逐步提高。它能使学生更全面地融入课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许多问题有更直观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物质的特性,感受到物质的形态、形状以及发生化学反应等过程。这会使学生产生很深的学习印象,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吸收掌握知识原理,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一过程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有较大的提高,课程教学的多元目标也能很好地达到。

例如:在讲授《常用的酸碱》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可以把一些 pH试纸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检查一下身边的食物哪些属于酸性,哪些属于碱性。而学生通过亲身验证形成概念,则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例如,学生会在实践中看到,味道非常酸的柠檬用试纸测试后却呈碱性,这一发现不仅学生们很惊讶,而且学生们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另外,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验证,物质的分离和纯化,普通气体的制备等都可以借助实验来进行课堂教学,很多实验在操作上比较简单,可以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究的形式独立完成。不仅让学习的过程更有趣,学生们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和发现。创设开放性学习空间,是优化课堂教学非常值得采用的方法,也是提高教学综合质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收获。这一过程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与体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体验空间。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将使整个教学的实施效果更加理想,也能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多学科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让生活元素进入化学课堂

不少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上会产生一些困难和障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大家觉得化学知识十分抽象,尤其是学到那些微观内容时,理解上的障碍较大。对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方法上做优化革新。当讲到这些微观内容时教师要善于列举一些生动直观的范例为知识点做分析解读。这样的教学组织与创建方式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认知的建立,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知识原理,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实效。

比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时,在给学生具体阐释“分子”的相关特性时,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 到教学中去,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小明刚进家门就会大声地问在厨房忙碌的妈妈今天是不是煮辣椒,为什么呢?基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让学生加以思考,由此教师再来引出分子具有体积小、不断运动的特点。此外,在讲到分子具备-定的间隔性和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将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从而引出分子间有间隔的特点。这些学生在生活中十分熟悉的范例,很好地给大家阐释了分子的特性。透过这些生动直观的实例列举,让知识的学习趣味性更强,并且可以快速建立学生的学习认知,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有效方法。这样的教学融合方式可以从整体.上提升课堂的实效,会让具体问题的剖析更加细致深入,学生理解起来也更为轻松。透过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可以为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注入更多活力与色彩,这也是实现课程教学优化的重要实施方法。在进行教学模式优化创新过程中,教师要从具体的知识内容出发,结合教学重难点,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就教学实施方法做有针对性地选择。这样不仅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会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收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不断提升。

结语

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化学课程教学的综合质量,让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相应的知识原理,建构学生整体的学习认知,透过这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很好地培养与锻炼。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创设开放有趣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随着教学的逐渐推进,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探究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丁明芳.关于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45-46.

[2]张洪亮.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