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串的设计

​赵木玉

辽西省育明高级中学,121000

摘要: 随着教学辅助工具的不断开发,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讲解教学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应用问题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多观察生活,多联系实际,不断在教学中设计出适合的“问题串”,以便帮助学生唤醒独立思考的意识。而“问题串”就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便不只是获取知识,而是在保护自己独立思考权利。鉴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串的设计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串;设计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5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串的教学优势

第一,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通常都是从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运用问题串设置悬念,这不仅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带领学生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物的知识相对较为分散,某些章节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具有较强的记忆性,此时就适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这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语句相关的教学主题,准备好相应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核心概念与主干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学生在一些不重要的知识点中浪费较多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研究教学主题,真正实现学生生物素养的稳步提高。

第三,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部分生物知识较为抽象和复杂。如果教师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其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是学生容易忘记这些知识点,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此时就需要教师围绕着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串,利用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维。

第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借助一连串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学生能够真正愿意提出疑问、善于思考,而这也能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问题串可以激活学生的求异意识、探究意识与发散意识,进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串的设计策略

1、把握整体内容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将已有教材资源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设计,最合理有效的策略是在整体上设计有效的“问题串”,帮助学生搭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遗传的分子基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把握该模块:一是关于遗传学知识的内容;二是科学家进行探究的历史发展,从格里菲斯到查戈夫再到沃森和克里克,接着从尼伦贝格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现代基因技术,该模块是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研究与运用历程为主要线索展开的。教师可以将整个模块作为一体,设计“问题串”:“遗传物质是什么?DNA结构是怎样的?又如何进行复制?基因是如何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是如何发生突变和重组的?人类有哪些遗传疾病?”教师可以将“问题串”作为课堂主线,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主题:“这个模块围绕上述五个问题展开,这五个问题分别是五节内容的核心,学习过程也由此展开。”基于知识整体而设计“问题串”,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学习、反复探究,在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并不断完善。

2、基于生活实际

让生物知识返璞归真,使生物知识由学术形态有效过渡到教育形态,应成为高中生物教师的一大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设计生活化“问题串”,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地设计以下“问题串”:“①一对新婚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是在外貌上,还是在性格上,这对双胞胎兄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同,比如哥哥是单眼皮,弟弟是双眼皮,为什么双胞胎的形状也有可能出现不同?②请大家结合实际,回忆所学知识,说一说双胞胎有哪些类型,为什么会有不同类型的出现?”通过“问题串”,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思考生物知识,并结合已有知识把握新知识,做出猜测后寻找相关依据。在此过程中,学生探究了学习内容,让新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完成了知识从课堂到生活的转换。

3、引发认知冲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学会设计情境式“问题串”,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如矛盾情境式“问题串”是通过引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当前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促使学生带着疑问思考并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时,为了让学生明白过敏反应,教师可以利用大部分学生关于免疫的原有认知——免疫力越强越好,设计以下“问题串”:“免疫对于防御疾病、维持人体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请据此回答:①免疫是一个人抵抗力的体现,越强越好,对吗?②当一个人的免疫力强于一般人时,这个人会产生什么反应?”教师可以在设问后列举一些过敏反应的例子加以说明。这种认知冲突会引发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的兴奋点得到激发,教师借助适合的“问题串”,就可以达成教学目标。

4、注重梯度引导

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必须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合理的问题,同时还要遵从循序渐进的设计原则,不断增加问题难度,锻炼学生各项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还有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精心设计梯度式的问题串。

例如,在教学种群特征的内容时,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如“草原上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放养多少牛羊才能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农业生产中应当如何控制害虫的数量,才能保证农作物的丰收?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属于种群吗?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属于种群吗?一个蜂巢中的所有的蜂属于种群吗?种群的概念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种群?种群内部生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种群的密度单位是什么?种群密度具有怎样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哪些?应当如何具体操作?”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问题的难度适中,是一些较为基础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该节课的生物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问题串的教学方法,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点燃其学习热情,使其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最终实现学生生物素养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姚炜雯. 高中生物教学"问题串"的设计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2018(17):82-83.

[2] 刘国梅.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与应用[J]. 好家长,201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