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

磨燕春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广西南宁,530500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和落实,在教育教学中,倡导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作业设计,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促进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多元化作业教学的落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双减;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DOI:10.12721/ccn.2021.1571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最有效方式。对于以往的作业训练而言,教师通常会采用统一化的作业设计模式,以提高学生考分为目的来设计各种反复训练。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但却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其将化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实际生活中,从而在巩固其学习成果的基础上促进其化学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一、布置初中化学个性化作业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的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教学领域而言,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首先,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长期地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保障其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其化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在个性化的作业训练模式之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案,从而能更加自主地完成作业。其次,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可以满足班上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个性化作业强调的是作业的层次性,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作业的内容与难易程度需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班上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作业训练[1]。在这种情况之下,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化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为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个性化作业具有较强的生活化特征与趣味化特征。因此,在个性化作业训练模式之下,既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帮助其将化学知识与生活有效地联系到一起,进而促进其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教学思路

(一)综合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能力

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本位的深刻含义,把握班级学生整体的学情,在设计化学作业时综合考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及学习能力。综合考虑学生情况是保障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前提条件,符合学生本位理念的基本要求。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三才开始学习化学,而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目标及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及相关的常识,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化学学习打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作业时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确保作业的内容和学生化学水平及能力很好地适应[2]。例如,“物质构成的奥秘”作业设计中,首先,教师要明确本单元教学的目标及任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从接触化学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一些物质的符号,如O2、CO2、H2O、N2等,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在学习中把元素当成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成分,本单元内容及知识点是初中化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理解“元素的含义”,能准确区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因此在设计化学作业时,就可以根据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设计关于“化学用语”与“元素分类”方面的知识点。例如,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选做题。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还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些能够发展思维空间及综合探究能力的题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适当地学会挑战,使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及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二)按照教学内容设计课后开放性的作业

初中化学开放性的习题作业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这类习题作业由于具有不确定的结论、探究性的过程和模拟性的情境等特点,能够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及实践应用精神。因此,在初中化学作业的设计中,不管是形式或内容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习题,同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环境,使“化学生活化”,促使学生真正能将化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融合,提升综合学习的能力。这种作业既体现出学生本位,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对化学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作业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将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十分关键[3]。例如,“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结束后的作业,教师可设计“分析铁锈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去除?有什么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作为课后作业,学生想要完成这个作业,首先要掌握“铁”的相关知识,如铁的性质及其与哪些物质容易产生反应,其次还要让学生了解“铁”反应后产生何种物质。这类作业题目的设计看似简单,但其中涉及的化学知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将与之相关的知识及内容在脑海中进行回忆,如“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外观有金属光泽的红棕色粉末,溶于盐酸等”,学生可想到去除铁锈的物理方法主要是砂纸打磨,化学方法主要是增加稀盐酸或稀硫酸,同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现象即铁锈溶解,溶液为黄色,最后产生无色气泡。这种作业习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对学过和已掌握的知识起到回顾和强化巩固的作用,能增强教学与学习的效果。

(三)分层设计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教师除了考虑班级整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内容及知识点,还要基于学生本位,考虑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由于初中化学教学和学习重点是基础的化学知识,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对化学学科的态度、感兴趣程度、学习能力及掌握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作业时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还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分层次设计化学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和能力拓展内容的设计比例,确保设计的作业能满足全班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分层设计作业。例如,“化学式和化合价”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设计层次性的作业,第一,正确写出氧气、水、锰酸钾的化学表达式并分别计算分子质量;第二,正确计算水中各元素及高锰酸钾的质量比;第三,正确计算高锰酸钾及氯酸钾中钾元素的相对质量分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完成布置的全部作业,中等层次学生及知识有待加强的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两个完成,而学习能力及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可选择其中一个完成。这种作业难度适中,学生针对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能力范围内的作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按质按量完成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向着难度高层次的作业习题知识进行自主探究,提升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学习需求及身心发展需要,尊重其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真正将学生本位的理念体现在作业设计中,使得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符合自己水平能力的作业,收获成功,有所进步。

三、结语

双减政策推行背景之下,只有教师从思想上改变陈旧的作业观,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建立学生和作业“相看两不厌”的和谐关系,才能让学生摆脱“题海”之苦,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敏.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探索[J].化学教与学,2020(12):60-61.

[2]周玲玲.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活动化作业的设计策略[J].化学教与学,2020(5):22.

[3]付新花,张跃飞,韩冰.初中化学作业类型与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化学教与学,2020(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