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研究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

闫虹

江苏迈斯特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摘要: 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监测的监督针对现有的环境监测以及相应的环保技术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较为常见的生态环境监测与相应的环保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善目前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相应环保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环保技术
DOI:10.12721/ccn.2023.15773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常见的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

1.1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的实质是对物质进行分离与分析,在生态环境监控和环保工作中,经常被用于对被测物质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离,将其划分成了气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法等。

1.2光谱技术

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被测定物质的原子吸收光谱强度来进行含量的实际检测,在目前生态环境的监测过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的光谱技术主要分成发射光谱分析与吸收光谱分析这两种,而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依据主要就是朗伯比尔定律,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以光谱技术为核心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这就给目前光谱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1.3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GPS技术在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环保工作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利用建立一套完整的地球上的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的监测,这对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起到了帮助作用。GPS技术是利用卫星构建的一个定位体系,然后利用三维导航的作用,为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一个监控的功能。GPS技术相对于RS技术,能够有效地对各种情况下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控。

1.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技术主要是针对现有的一些地铁信息数据进行相应的搜集以及整合,进而通过计算机将地理信息实现存储以及共享。此外,在运行过程中,该数据平台还可以以目前的地理空间状况为依据,展开对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从而达到对空间动态信息的动态化管理的目的。GIS技术是当前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控技术,它得到了很多的环境监控部门的重视,并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GIS技术也有着其独有的优点,可以确保地理信息的真实和有效。

1.5 RS技术

RS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来进行远程监控,通过对电磁波的改变,对监控对象中的生态环境信息进行分析。在进行监控时,RS技术也可以利用其本身的拍照、扫描等能力,获得森林覆盖面积、植被生长情况、空气污染指数等数据。例如,我们国家在大兴安岭地区开展的生态环境的调查,就是利用RS遥感技术来监控大兴安岭地区的植被状况,并评价其潜在的环境问题,从而为我们的环保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依据,从而减少了环保的费用成本。

2. 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资金安排合理性尚需提高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越来越多,而对环境进行监测又是实施环境治理的前提,从《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分析,要想更好地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就必须加大对技术的投资,以保证监测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点和效应,推动环境治理的健康发展。同时,从《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可以看出,黄河地区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灾害的危险性也在迅速上升,基于RS卫星的数据信息,在2020年度,已查出超过200个设备问题,需要加大对这些设备的投资,确保这些设备得到及时、高效的处理。

2.2技术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技术保障体系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对我国的保护和监测工作起到了制约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利益而破坏生态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这种现象。为此,必须要对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的保障机制进行改进,以保障环保工作可以有序地进行,使其拥有更为健全的体制基础。

3. 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有关对策

3.1加大经费投资,推进标准化建设

科技的发展必须有充足的经费做支撑,因此,对于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要增加经费的投资。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很高,经费来源日益多元化,为原来的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经费的输入和经费的使用也必须做到“系统化”。例如,在运用环保技术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防止出现资金的任意运用和私自占用等问题,保证每个单位的资金都可以在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中起到应有的效果,从而达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此同时,还必须以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为基础,对其进行改革,将工作标准和规范要点进行统一,从而让工作人员在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按照相关的要求去做,从而让环境监测的数据具有完整、精确、与现实状况相一致的特点。对特定地区进行的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必须充分利用其对自然条件的敏感性,并采用适当的监测手段,以增强监测的可信度。

3.2加大宣传,健全相关体制

做好宣传工作,是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继续稳步发展的根本因素,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随着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可以动员更多方面的民众加入到环境保护工作当中,从根源上对污染问题进行有效地控制,减轻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测和管理的负担。在新常态的时代条件之下,我们要重视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对我们的环境造成的损害作为自己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到更多的行业、更多的领域,还有更多的人的观念当中,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得以落实,从而让我们能够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同并进,构建出一个更加健全的发展体制,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3生态保护的全面参与

现在,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环保工作的认识不断加深,大部分的群体都有了参加环保工作的趋势,但是他们缺乏参与的机遇,而且参与途径也不是很丰富。为此,可以为全民环保的参与者增加更多的渠道,激发民众的环保热情。此外,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对环境保护的进展及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跟踪,比如最近几年发生的敦煌防护林大面积被毁的事情,使许多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的人并没有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让公众关注环境保护,参与到关于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来,使公众能够作为一名监督员。

4.对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当前,尽管我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日趋健全,但是仍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监测体系,因此,在对污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对监测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共享的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还必须要通过加速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才能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健全生态环境监管的职责制度,强化国家的领导作用,强化各方面的配合,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对环境的监管和监管之中,形成全民共同的、全方位的、全方位的、协作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此外,还应该对在生态污染问题上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健全,在对生态环境的监测上,要对其进行健全的技术与规范,比如,对大气环境监测和水质环境监测等,要以其所采用的监测方法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最终,还必须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技术系统进行革新,并将其与其他的技术进行整合,发展出更多的现代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从而达到将生态监测和生态管理相结合的目的。

5.小结

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只有切实保证各项生态环境治理以及保护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环境监测以及相应的环保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业。在这样的现实情况面前,一定要能够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从而为当前生态环境的监测以及保护都提供更加有利的开展条件,促进当前我国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彩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22(22):36-38.

[2]郑伟.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21(1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