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究

韦羽乐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北山中学 546319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针对基础水平、能力以及成绩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分层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不同层次的目标,将数学知识进行分层处理,然后根据数学知识难点设计不同的练习题,对应不同层级的学生给出相应的学习要求、指导、帮助。本文主要对九年级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创新教学;九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方式。初中学生可以在探究分层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具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获得更多学习技能的目的。在传统课堂当中,教师对全体学生会采取同样的教育手段。然而,班级内部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情况、学习能力等存在极大差异,单一教学手段容易限制学生的发展,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分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一步步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

一、教师通过微课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做好充足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知识点微课。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制作不同层次的微课,并安排好课堂教学内容。微课制作时要注重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以“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章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作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重点讲解基本知识点、例题分析以及课后习题等内容。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公式,同时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备课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工作,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实施。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课后反思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结合,创设互动课堂

分层教学法往往和小组合作教学法有着共同之处,将二者相互结合创设互动课堂,帮助学生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获得成长。比起单独地思考问题和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方法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们也能够和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时,了解他人在思考问题时的长处,从而助力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分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的结合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将学生分成每个小组四到六人的互助团队。该团队应包含综合层次相对较高、中等和相对较差的学生,而且不同小组的综合能力应相当。教师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间的竞争和组内的相互帮助,在互动中探究知识。另外,教师也可让综合层次相同水平的学生组成小组,给这些小组成员布置学习任务时,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自由讨论相关知识内容。比如,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的学生综合能力一般,b组的学生综合能力中等,c组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对a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学会使用平行线的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b组的学生除了要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教师需要布置更多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散思维,掌握知识要点。对c组的学生,教师则需在基础知识教育后,使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探究任务。这样,学生们可以在属于自己学习层次的小组当中互帮互助,完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发展技能,提高学习水平,构建完整的数学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三、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分层设计工作,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要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合理设计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一组都能充分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应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并鼓励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发挥指导作用,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介绍和讲解。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分组讨论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帮助每一个小组制定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四、科学合理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作业是巩固教学内容、实现知识掌握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馈、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在实施“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分层次”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而合理地设计作业,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习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多个部分,并根据学员的需求设置多个等级的习题,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作业,实现作业分层设计与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知识设置为基础题和提高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然后教师可以布置“图形”相关练习题和“图形变换”相关练习题。通过这种分层作业设计方式,能够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知识水平。

五、实施分层教学评价,把握学生发展规律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身上都会有其他学生所没有的长处与优势,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接受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实施分层评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同时,教师要制定长效评价机制,能够让学生从评价中受益,树立学习自信。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和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并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保证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乐。对数学水平较高、认真努力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虽然努力,但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其学习态度,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对基础薄弱,但很努力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和微小的进步,在教学中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增加其成功体验,强化学习动力;对基础不好,学习态度又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用警示性的语言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还要用深情的语言表达教师的期望和要求,用心感化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指出努力的方向。

结语

综上,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势在必行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确保全体学生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灵活调整分层措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按照学生需求合理布置数学练习和数学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们还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及时调整学生所处层次,使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数学学习中。

参考文献

[1]卢裕才.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2(21):53-55.

[2]朱有樟.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2(2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