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助力,还是帮助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作业类型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记忆类作业较多,应用类作业较少。这些问题导致作业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对此,教师可设计实践性作业。所谓实践性作业是指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学情为依据,以操作、探究、收集等为主要形式,以体验活动为途径,以巩固知识、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作业。与传统的数学作业相比,实践性作业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能够增强学生的作业兴趣,从而使其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把握基础目标,设计实践作业
数学教学的基础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识记、理解、运用、综合。在提升学习水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达成根本目标。因此,教师要关注数学教学的基础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设计实践性作业。例如,在学习平均数时,学生通过体验实践活动,积累了大数估测经验。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运用为重点,设计“测量家到学校的距离”实践性作业。
步骤一:测量自己的步幅,求算平均步幅。
步骤二:统计从家到学校的步数,求算平均步数。
步骤三:求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此作业稍有难度,但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其中,步骤一和步骤二能够驱动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多次测量自己的步幅和从家到学校的步数,然后建立表格,统计数据,求算平均数。步骤三能够促使学生利用“路程=步幅×步数”的公式列出算式,计算结果。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思维作用,理解部分平均数,从而推测整体的概念,增强数学认知。同时,学生还能够积累数学运用经验,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结合生活主题,设计实践作业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主题来设计生活实践作业。首先,他们可以选择与当前课程主题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例如购物、旅行、食物制作等,然后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与这些场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预算计算、距离测量、食材配比等。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采访亲友,获取实际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用于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如电子表格和图形绘制工具,引导学生整理和呈现他们的数学发现,从而提高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趣味性和可视化效果。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时,学生将面临购物规划与面积计算的任务。他们需要协助家庭规划一次购物,具体而言,是选择购买地毯或瓷砖来装饰客厅地面。首先,学生需要测量客厅的实际大小,并确定所需地面覆盖材料的种类。接着,他们需要前往当地的家居店或在线购物网站,查找合适的地毯或瓷砖选项,比较价格和规格,以确保选择最经济和实用的材料。最后,学生需要计算所选材料的面积和成本,同时考虑到他们的预算限制。这个作业要求学生使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进行计算,并在作业中清晰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通过这个生活化实践作业,学生将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预算规划和决策能力,使数学学习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实践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设计趣味实践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数学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学习平台或数学教育应用程序,创建交互式数学游戏或练习,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巩固知识点。其次,可以使用数字绘图工具,让学生设计自己的数学图形,如几何图形、图表和图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视觉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如预算规划、统计分析等,让他们亲身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数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在线研究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例如,在学习统计表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一个例子是创建和分析家庭支出统计表。学生将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或Google Sheets,协助家庭成员记录一个月内的各种支出,并将这些数据整理到表格中,用适当的函数计算总支出。接着,他们可以使用软件创建柱状图或饼图,以可视化各项支出的比例,并深入分析家庭的消费习惯。最后,学生需撰写一份报告,总结家庭的主要支出项目和趋势,并提供节省支出的建议。这个实践作业不仅促使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处理实际数据,还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与学生家庭生活相关的作业内容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意义和趣味性,有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重构作业评价,关注实践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重构作业评价,以更加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首先,教师应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性的作业,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纸上的计算。其次,评价标准应明确,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包括问题分析、解决策略的选择和解释,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答案。教师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关注学生作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评价标准需要涵盖分数的表示和理解,强调学生正确运用分数线、分子和分母的概念来表达分数,并能够清晰解释分数的意义。其次,标准涉及分数的比较和排序,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和进行排列。此外,标准包括分数的加减运算,强调学生的计算过程清晰,并能简化分数得出正确答案。还有,标准要求学生将分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并通过口头表达和展示方式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标准关注学生的合作与参与,鼓励积极的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以共同解决复杂的分数问题。这些评价标准全面考察了学生在分数初步认识阶段的实践能力发展,旨在确保他们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将其实际运用,并与他人合作共同成长。
结束语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是应对小学生过重书面作业负担的一项策略。其侧重于与学段知识和技能目标相契合,摒弃了传统的纸笔书写作业,鼓励小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互相补充的方式参与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实践性作业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小学生的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小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实践,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丰富学习体验,同时减轻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单元整体设计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26):65-68.
[2]师文静.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2023,(06):42-46.
[3]吕聪勤.小学数学高年级实践性作业设计[J].亚太教育,2023,(12):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