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

宋维文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学,156400

摘要: 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我们国家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综合性人才,也就意味着学校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因为这些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有利于自身更好的发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生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培训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更高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本文旨在从生物学教学的角度,针对教材中不同的内容特点,结合课程标准,制定多样的教学策略,以期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起到指导作用。

一、在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核心素质培养的特点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有着不同的定义。生物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为生物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范围也比较大,所以生物这门课在核心素养方面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发展的终身性、长久性和综合性。比如说:教师讲的“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就涉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呼吸现象。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就可以明白植物是怎么进行光合呼吸转换的,进而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这就是生物核心素养综合性的真实体现。培养学生在生物这门课程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可以说是伴随学生终身发展的过程。但是它不是一个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动态会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比如说:教师在讲到“生物遗传”这个单元的时候,这部分主要涉及的就是人体的基因变化和遗传规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学家们对人体基因的组成和变化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组成和基因在发生着变化,那么人体的遗传也就会随之发生改变。所以学生要保持对知识的探索精神,要对未知事物去不停地研究和探索,并且这一过程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过程。这就是生物核心素养中的发展性和长久性的具体表现。所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生物这门课的核心素养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在哪个学习阶段,学生都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综合技能,也就是培养生物这门课的核心素养。但是培养核心素养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培养,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二、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的时候,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去讲,而是要在讲解内容的时候渗透更重要的内容,比如说学生的素质培养。教师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课堂中可以加入传统文化元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在讲到“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这一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人体的生理状态可以保持平衡稳定的原理是什么,在讲完课本上这些基础知识后,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教育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规律生活,合理作息的意识。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制订合理的规划,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避免造成时间浪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会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聚焦学生活动,树立生命观念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四大生物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依托每一节的教学活动与实验实践活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实验活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让相应的生命观念在实验的过程中得到树立。比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与蛋白质”实验中,在实验前,教师讲清楚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变紫色的原因,这样会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自主树立“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例如,在教师讲解完“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相关内容后,应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现如今,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老套,多半教师依然习惯当课堂的引导者,进而掌握教学节奏,学生也只能被迫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学习生物。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兴趣,更像是一个成绩机器,严重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针对生物学科而言,它蕴含大量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使得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许多挫折,如这些问题不能妥善地解决,将导致学生厌烦生物这一门学科。因此,结合这两点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可以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生物教师也要结合生物教材中的实际知识,为学生构建相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生物知识的新鲜性。例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开始讲课前生物教师可结合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式,将学生合理地进行分组,并结合课本的内容,为每位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例如:保持二氧化碳不变情况下,让一个小组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保持光照强度不变情况下,让另一个小组探究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融入进学生探究当中,需要不断地对学生做出引导,以便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总结

总的来说,教师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发展,而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变成一个样子。这也就意味着生物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不能只是单纯地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要对学生有更加高层次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裴翠,王海涛,付瑞昌,陈敏,贾梦非.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5.

[2] 李进军.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3] 陈凯.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4] 陈凯.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能力[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