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渗透德育完善教学——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研究

张展瑞

中山市三角镇蟠龙小学,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 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让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教育要从小抓起,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学实际效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才的选拔工作更加严谨,如今用人单位更加注重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应当在素质教育课程中融入进更多的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成长。教师需要以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让学生能够尽早树立完整的价值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德育教学;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DOI:10.12721/ccn.2022.15705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为了让小学生实现全面的成长,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尽早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让他们成长为品学兼优的人才,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德育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程当中,这样才能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由此可见,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很多小学体育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了要求在体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课程思政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只有将德育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学科当中,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在此背景下,一些素质类教育课程更是承担起了德育教学的主要职责,体育教学与德育之间两者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看似无关,但实际上却紧密相连,因此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德育教学理念,抓好德育教育[1]
    对于小学体育教师而言,他们的言行举止都看在学生的眼中,如果言行举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将会给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善于模仿自己身边的大人,而教师作为他们最信任的人,常常会成为被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需要严于律己,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德育教学理念充分的融合,融合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监督自己的行为,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教师需要利用自身优秀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如果教师的工作态度比较积极,那么学生也会拥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的德育理念,让学生能够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除此之外,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本身就有着很多包含德育教育的思想,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学生达到教师所要求的目标,教师应当适于当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有勇气面对未来的艰难险阻。学生在参与一些竞技类比赛过程中,会激发自身的竞争心理,让他们能够为了比赛的目标而奋勇向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全面培养,同时这些团体的比赛也会让学生的团队精神更加优越,让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2]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科学化地开展体育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理念推行让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小学体育教学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这一类目标,还需要让学生在运动中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的压力得到排解,让他们能够在体育运动之中提高综合素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这才是当代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是提高课程的教育性、让更多处于发育的小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的关键途径。职业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之中强化自身自控能力与合作能力,解决很多小学生心理上面临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德育理念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的课程当中。因此教师应当科学化地开展体育教育、德育教育,让二者充分融合,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监督,很多体育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容易对体育课程产生畏难心理,这种情况会导致他们长时间不进行运动,身体素质严重下降,这不符合我国当前的教育理念,因此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能力,选择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教师可以为体育技术不同的学生打造不同的训练方法,对于一些已经拥有比较好运动技术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参与一些竞技类体育运动的比赛,激发他们的竞争心理。对于一些体育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些基础训练,训练他们的速度爆发力以及耐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体育运动目标,可以让他们在分层的状态下完成不同的考核,克服自己体育上面对的问题,获得更高的成就感。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程中都拥有良好积极的心态,创建更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热爱体育,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3]

(二)竞技类体育运动的合理应用

竞技类体育运动是很多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环节,也是很多学生所向往的运动种类。竞技类体育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向往,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拼搏的乐趣,同时竞技类体育运动也能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的各项能力得到优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向竞技类体育运动进行合理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通过竞技类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让他们勇敢地面对时代的挫折,也能感受到成功与胜利的喜悦,克制对运动的恐惧感,通过团队的合作拿到属于自己的荣誉,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意义。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设立更加合理的体育游戏,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锻炼自身的团队意识,在游戏完成后让他们进行一些团队类的体育竞技项目,这样能够有针对性的完成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让学生通过良好的配合达成比赛的胜利。相比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竞技类的体育运动的合理应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体育运动氛围,而且这种竞技类体育项目也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参考。教师可以在教师播放一些体育视频,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团队合作的实际效果,让他们通过比赛场上激烈的运动氛围加深对于体育活动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加清晰的方向,让一些热爱体育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发展路径[4]

(三)评价中的德育教育

想要真正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效果,还需要加强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过去的评价体系非常单一,很难充分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因素,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中应当打造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让更多学生在评价体系的监督下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应当对其进行赞扬与鼓励,保证他们拥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了解他们的薄弱点,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定制特殊的训练方法,他们逐渐提升成绩,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小学体育教学已经不单单是一类教学体育的学科,还需要在学科中融入更多德育因素,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中也需要将德育理念作为评判的标准,在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来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实现全面的监督与监管,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纪律意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功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成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参与一些集体的体育活动,让他们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路径,并且制定公平的规则,让学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下实现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有更良好的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体育运动实现德育素养的优化,让德育教育真正成为指引他们学习方向的关键教育内容,通过评价中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们寻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让他们的价值观念在评价中自觉地进行优化,让公平公正的规则坚定学生们运动的信念,实现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强健身体素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有责任承担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职责,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进行适当的创新,在教学中融入进德育思想,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让他们拥有更强的爱国主义意识与集体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他们分辨证信息的正确与错误,这样他们在未来面对网络信息时便能够准确的进行分辨,避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消极的心态,及时排解学生心理存在的负面情绪,让学生能够实现健康的成长,这也要求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德育意识,能够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 单勇,王志军. 创新体育游戏,"戏"化课堂教学——"技术、体能、运用"三维视角下创新小学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J]. 体育师友,2021,44(1):21-24.

[2] 崔玉. "五育"并举聚力育才 ——新时期"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思路[J].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2021(3):48-49.

[3] 傅帅,李永生. 聚焦小学体育教学——浅谈小学体育课堂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4):10.

[4] 麻广一,宫士君.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问题、对策[J]. 嘉应学院学报,2021,39(6):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