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模式于初中数学课堂,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深化数学探索之旅。此模式丰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乐趣中深度学习,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构建坚实知识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孕育并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合作学习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需超越课堂界限,学生欲精通此道,仅凭课堂讲授远不足够,更需课后与同窗交流,主动查漏补缺。遗憾的是,这种自主学习能力恰是多数学生之短板。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居主导地位,学生主动性受限,加之初中生向老师学习的倾向强烈,易陷入模仿与依赖的循环。虽有少数学生能独立自学,但教师当着眼全局,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恰为此提供了契机。在合作中,学生相互启发,共同面对挑战,逐步培养起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课后的自我完善,更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数学之旅铺就坚实之路。
(二)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班级整体数学学习质量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广阔天地里,方法虽异,却共指一途——提升班级整体学习质量。合作学习模式的引入,正是通往此目标的桥梁。蒙台梭利的智慧之语揭示了“做中学”的真谛:仅有视觉与听觉的接收,不足以驾驭数学的深邃。许多学生自感已掌握公式、概念,却难解题目之谜,原因即在于缺乏实践的锤炼。合作学习小组,犹如知识的熔炉,汇聚了各层次的学生。在这里,优秀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传播者,他们通过为中等生与学困生答疑解惑,实现了知识的二次内化与升华,培养了独特的数学思维与意识。中等生则在借鉴与模仿中,逐步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解题能力日益增强。至于学困生,他们在同伴的耐心讲解下,逐渐克服障碍,稳固基础,逐步融入班级的学习步伐,最终促进班级整体数学学习质量的飞跃。这一过程,正是合作学习魅力之所在,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相互学习中成长,共同迈向数学的殿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策略
(一)灵活分组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首要之务在于精心策划学生分组,以促成效之最大化。分组策略需兼顾效率与效果,通常每组人数设定在4至6人之间,此规模既能确保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又能促进相互间的有效支持与协作,共同达成学习任务。然而,分组并非僵化不变,教师应秉持灵活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与活动类型的不同,适时调整分组策略。例如,在探索几何奥秘时,可采用随机分组法,每组约4人,旨在通过新颖的组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每位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几何之美。而在统计与数据分析领域,则宜构建异质小组,依据学生的能力特长与兴趣优势进行搭配,并适当扩大小组规模,以确保任务分配的合理性与研究过程的深入性。这样的分组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还能在合作中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在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灵活应变,以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的精髓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团队协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然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常面临小组内“主角光环”过强的现象,即部分同学承担了过多任务,而其余成员则边缘化,未能深度融入问题解决过程,错失合作成长的良机。为破解此难题,数学教师在小组构建后,需立即着手指导科学合理的分工策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在其位、谋其政,共同编织学习的网。教师可倡导各小组自主制定合作学习计划,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特长与兴趣,主动认领任务,形成自然的分工格局。同时,教师亦可设定明确的角色框架,如“探索者”负责引领思维碰撞,“记录者”则忠实记录过程与发现,“协调者”确保团队沟通顺畅,“展示者”则负责将学习成果精彩呈现。通过这样的角色分工,不仅能有效避免“一枝独秀”的现象,还能让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与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能够促使全班同学广泛参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共同推动数学学习的深入与高效。
(三)营造竞争氛围
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构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挑战的合作氛围至关重要。这样的氛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在同伴的激励下自然融入学习状态,从而最大化合作学习的效益。为此,教师应巧妙地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竞争元素,通过设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一套综合性的评分机制,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其中,日常表现(平常分)占据40%,主要基于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度、积极性及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价;而期中与期末考试成绩(考核分)则占据60%,确保学生不仅重视过程也关注结果。通过这样的比例设置,鼓励学生既要在日常学习中积极投入,也要在关键考试中展现实力。为了营造更浓厚的竞争氛围,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小组间的知识竞赛,如“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后,设计趣味抢答题,既考验速度也检验准确度。要求答题小组不仅要给出正确答案,还需详细阐述解题思路,以此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此外,鼓励小组间相互出题、相互挑战,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也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索新知、深化概念理解,并学会独立思考。这一过程不仅促进数学知识的吸收,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与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萍萍.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4(14):80-82.
[2]杜存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1(2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