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高效教学实践

杨轩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中学,721406

摘要: 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化学知识,学习难度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简化化学知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初中学生课堂学习能够及时有效地跟上老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节奏和整体学习进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效率和综合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初中化学课程学习活动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化学;化学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DOI:10.12721/ccn.2022.1570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在当前新初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把初中课堂化学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作为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对现行学校教育中原有的初中课堂教学理论模式和指导方法的内容进行创新优化和不断改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提高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学生化学知识基础薄弱

学生进入初三开始学习化学,导致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在实际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不愿意学习化学。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会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初中化学理论知识复杂抽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教授化学知识,或将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用观看实验视频代替,而不是向学生展示真实的化学现象和变化,就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严重降低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

1.教师要加大对教材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课程内容的难度、教材的深度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新教材教学改革的大历史背景下,教师需要认真研究课标,教学内容,清晰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个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选课堂训练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全体学生的化学学习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以加深全体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识记和理解。对于一些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避免打击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对于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完成一些拓展性化学实验进一步提升他们实验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使这些学生在班级学习活动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三、改进学生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教学内容的实际效果,既能如实反映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能准确评价教学效果。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还需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1.引导学生明确重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控制自身教学的速度,使用不同的声调朗读教学内容,来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关注度。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内容和关键词。

2.帮助学生记好笔记。

学生在做课堂笔记时不能盲目记录教学内容,否则难以发挥课堂笔记的作用,学习效率低。学生不仅要记录一些重点内容或错误率较高的内容,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规划笔记。教师应对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板书,并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指导性笔记内容。

3.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

学生如果死记硬背知识,不仅记忆效果差,而且记忆混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知识,因此,可以加深其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深刻印象,同时向其他学生传授各种记忆知识点和记忆训练方法,如运用谐音组合记忆等方法,加深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正确记忆每一个知识点。

四、突出化学学科主要特色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主要结构特点,帮助全体学生明确知识的重难点,提高全体学生在初中课堂综合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教学质量。目前,初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是教师需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在向全体学生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判断化合反应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们首先发现要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化合反应知识对自己已学过的反应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最重要的特点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即A+B=C。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全体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分析分解反应的各种特征,发现其特征是一种物质至少产生两种物质,即D=A+B+C。

2.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置换反应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希望通过知识引导,促进学生对置换反应特征和反应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判断,发现置换反应的主要特征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在复分解反应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反应物一般为酸,碱,盐或金属氧化物,并得出虽然互换成份,但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并不发生变化的结论。这样,学生就能准确判断实际反应类型。

结语

综上所述,不断提高初中生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引导学生学习总结高效的化学学习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冯淑平.初中化学新教学改革[J].南北桥,2021(5):37.

[2]张东霞.初中化学微观教学刍议[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8):114.

[3]周建明.浅谈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外交流,2021,28(6):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