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来玉米种植情况分析及前景
1.1 玉米贸易及进出口数据分析
我国玉米产业位场面居世界第二,我国是玉米生产、交易和消耗大国,玉米总需求也居全球第二,约占全球总量25%。期中玉米饲料需求占全球近30%左右,居全球首位。目前国内需求量非常大,玉米出口量占全球不到1%,进口量则占10%,对于进口依赖程度较大。2017年以来,国际市场占有率呈整体下降趋势,出口规模远小于进口规模。2022年进口量位2061.81万吨,主要进口于美国,数量和金额占比高达72.1 %和74.44%。对单一市场需求量大就会存在产业贸易风险,。而我们主要出口的则为“玉米淀粉”等深加工产品,主要出口至东南亚国家,如菲律宾等。
1.2 玉米种植面积走势分析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亿亩以上。2023年5月份对全国各个主产区的调研,自2017年开始,玉米种植面积增长率分别是-4.10% 2.98% 1.64% -1.84% 4.572% -1.77% 1.85%,从数据可知,种植面积趋于不稳定状态,2023年比2019年增加种植面积248万公顷,同比上升6%。玉米种植面积受到价格影响比较明显。
1.3 玉米产量对养殖业有深远的影响
高品质的玉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更有大量碳水,可以给生猪、禽类等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全球60%玉米用于饲养生猪、禽类等,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人民对动物性食品需求的增加,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饲料需求因此暴涨。我国粮食“缺口”缺的不是主粮,而是饲料粮。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促进玉米品种的优化和技术的进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玉米的供给,满足动物性粮食养殖行业的需求,保障市场供应。
2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分析
2.1 优良的玉米种子是高产量的基础。在品种的实际选择时,要因时制宜地使用比较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建议可以选择大中小穗三种,大穗和小穗的都可以搭配中穗,可以掺杂在一起种植,但大小不可以相配,想要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购买途径要正规,要选信誉好的种子公司的种子。要到正规的种子公司和指定的销售点去购买种子,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来路不明的种子,这样的种子没有质量保障。
(2)结合当地企业生产管理标准选择种子。选择往年种植表现好的品种,最少在当地有当地种植至少两年表现好的种子。尽量不要选择没有种植过的品种。因年份,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影响,新品种一定能完全适应,可能影响产量。
(3)生育期要适宜,太大太小均可造成减产。要选在玉米收获时乳线刚好消失的品种(即用指甲在籽粒中下部挤不出水)。不要过分依赖包装袋上的生育期,同一玉米品种在不同地区生育期可能是不一样的。
(4)优先选择包衣剂里含杀虫剂的种子。对于地下害虫,后期杀灭投工大,有时效果也不一定好,一旦发生就会对产量造成影响。通过种衣剂在前期就将地下害虫杀死,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5)选种要注意品种的抗逆性[1]。抗逆性主要指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抗旱性、抗虫性、耐寒性等,简单说就是在同一条件其它品种受害的情况下,受害轻或者没有受害的品种,这种品种一般稳产性好
2.2种子处理:最先在播时对种籽开展挑选,除掉坏霉病等杂粒种子。大粒种子和中小粒去区分开,分开种植,因出苗时间不一样,可以单独管理一段时间,保证田间苗齐的整齐度 。在玉米播种前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发芽率要大于85%。播种前两三天用多用途包衣剂开展薄膜包衣,摆放干躁处晾干。即使买回来的种子已经包衣,也建议进行二次包衣晾干。
2.3 播前整地:为了为玉米种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要注意土壤的结构、松散程度、渗透性及土地有机物质等。播种前要深耕整地,施足基肥。玉米根系密集,垂直深度可达1米以下[2],深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内部水、肥、气、热关系,增强土壤蓄水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强抗旱和抗倒力,提高作物水肥利用效率,还可以把土表杂草和病虫深埋,减少病菌和虫卵,降低来年病虫害危害程度。播种前应细致翻耕,使土层绵软,碎碎的整齐之后再开沟起垄播种。必须进行全层施肥,滴灌地块亩施三料20公斤,尿素10公斤,结合耕翻深施耕层,耕翻要求深28cm以上。
2.4 适时播种:6—10cm土壤层土壤温度平稳根据8—10℃时就能播种。播期要视地温、苗情及品种特点等多种因素,并按照先岗地后低洼、先砂质壤后黏重土壤顺序排列适度播种。灵活运用有限的资源积温和土壤含水量,保证一次性播种做到刚发牙,保证苗全、苗旺、苗齐及苗匀。
2.5 合理密植:玉米合理密植能协调穗多、穗大、穗重之间的矛盾,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3]。玉米合理密植和很多因素有关系,比如自然条件、玉米品种、土壤及自然条件等。成熟品种,发育阶段稍短,株形秀气,植物较矮,种植密度应适当偏大一些;直播种植亩可以达到4000.00株上下。植株紧密的品种,种植密度应适当大点,亩可4000.00—4500.00株。就同一品种来讲,密度多少则需要由所需要实现的生产量而定。对注水标准或降雨量充裕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密;对无注水标准,少降水的旱田,种植密度宜稀一些。
2.6 苗期:玉米出苗后,幼苗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要除去“病苗、去僵苗”,留下“旺苗”,合理的补苗,适度晚移苗。可以从三四叶期内苗,五六叶期移苗。死苗时需在同一业内就近原则留双珠,以用于开展栽种。
2.7 穗期:苗齐稳长、杆壮叶绿促大穗是孕穗期管理主攻目标。玉米穗期需求量比较大,要让土壤层持水量正常的维持在70%—75%。穗期要重施攻秆肥和攻穗肥,同时结合浇灌,液肥齐攻。沟灌结合头水前进行第三次中耕开沟,中耕、开沟深度为18—20cm,亩施尿素15—20公斤,弱苗多施旺苗少施,分次滴施提高有效果穗,促根深杆壮叶绿。滴灌玉米一水一肥,根据玉米需肥规律施肥。。此期还需要预防害虫,可以选用菊酯类农药对成1000倍液杀死玉米螟及玉米蚜虫病,或者玉米进到心叶期,玉米蚜发生的时候,可以选用40%乐果乳油0.5kg,对水50.0kg,对玉米茎的下端开展擦抹。
2.8 花粒期的主攻目标:防早衰,防杂草,保持杆青、叶绿、促灌浆,争粒多粒重。滴好水:抽雄散粉期,适时灌好水,保持地表湿润,防止花期受旱,棒子秃顶,提高结实率。 防治虫害:加强调查,主要防治红蜘蛛等的危害。
2.9 及时收获:当玉米包叶变黄、籽粒硬化时即可收获。采用机械收获,收后及时拉运上场晾晒。等含水量在14%以下即架藏和入仓。
3 结论
玉米增产潜力和增产空间都很大,为了保障玉米的产量,满足我国的粮食需求,要不断加强对大田玉米高产技术的研究,只有在高产种植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提高玉米的产量[4]。玉米高产也是有黄金口诀的,玉米种肥要隔离,播种完后快浇水。未出苗时封闭草,封草要在七天内。3-6叶儿打苗后,苗后除草地要湿。7-8叶拔节期,拔节控旺正当时。11叶左右喇叭口,这时追肥更高产。玉米几次叶面肥,二氢钾配速镁钾。用后高产几百斤,玉米防虫选高氯,高氯甲维杀虫,好玉米丰产多用心。种植的每个环节都严谨,把控好每一步,争取步步都能给玉米增产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 赵恒、车丽梅.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J] 《乡村科技》2020(32).
[2]王晶、姚玉红.《农村实用科技信息》[M]2012(11).
[3]徐洪辉.《吉林农业》2014年6期.
[4]孙乐文.《江西农业》2022年2期.
[作者简介]
王永通(1974—),男,江苏省东海县,助理农艺师,从事工作:农业技术。